当前位置:首页 >> 导游之家 >> 导游乐苦 >> 正文
导游讲解的语言艺术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9-5-4 来源:网络来源 点击次数:
    导游讲解的语言艺术
  
    1.准确恰当
  
    导游人员的口语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遣词用语的准确性。讲解的词语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做到就实论虚,入情入理,切忌空洞无物,或言过其实的词语。如把二百年历史的“古迹” 夸张为五百年的历史,动不动就是“世界上”、“全中国最美的”、“ 最高的”、“ 最大的”、“独一无二的”、“ 甲天下的”等,这类没有依据的信口开河会使稍有见识的游客产生反感。这就要求导游人员对讲解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要讲究斟词酌句,要注意词语的组合、搭配。只有恰当的措辞,相宜的搭配,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要从纷繁富丽的词汇海洋中选取恰当的词语来准确地叙事、状物、表情、达意、是件不容易的事。马克思常常花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一丝不苟,“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忆马克思》)。斯大林说,列宁也非常重视“文字上的修饰”,因此他的“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子弹”(《斯大林全集》)。伟人力求词不虚发、表意准确的精神是我们运用语言时应当效法的榜样。
  
    2.鲜明生动
   
    在讲解内容准确、情感健康的前提下,语言还要求力求鲜明生动,言之有神,切忌死板、老套、平铺直叙。一般地说,导游人员要善于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比喻、借代、映衬、比拟等来“美化”自己的语言。只有“美化”了的语言,才能把导游内容亦既故事传说、名人轶事、自然风物等讲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才能产生一种美感,勃发一种情趣,以强烈的艺术魅力吸引游客去领会你所讲解的内容,体验你所创造的意境。
  
    请看实例:
  
    有位导游员在带游客去苏州城外时,这样讲解道:“苏州城内园林美,城外青山更有趣。那一座座山头活脱脱像一头头猛兽,灵岩山像伏地的大象;天平山像金钱豹;金山像卧龙;虎丘山犹如蹲伏地的猛虎;狮子山的模样活似回头望着虎丘的狮子,那是苏州一景,名叫狮子回望看虎丘。”
  
    另一位导游员在带游客去苏州城外时,是这样讲的:“那是灵岩山;那是天平山;那是金山;那是虎丘山;那就是狮子山。”
  
    从上述两例可看到,例1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把苏州城外的青山讲得活灵活现,用词遗句富有文学色彩,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例2简单抽象,仅仅向游客们传递了一个信息,但枯燥乏味,干巴,无法使人产生美感。
发表评论: 】 
(作者: 责任编辑:马欣)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