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讨论的是在导游活动中可以借鉴的各种艺术形式,和发挥方法,我常常把旅游车看做一个舞台,这是展示导游才艺、学识最好的地方,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谁说导游就不是一门艺术?
一、歌曲
导游唱歌不是什么新鲜事,如果仅仅是单纯的唱歌的话,只能算一种才艺展示,而并非一种应用,我这里举出几种几种应用型式,给大家开拓一下思路。
1、改词--把歌词改了,往旅游活动中套,记得论坛上有相关帖子,改的都很不错,可是我没找到,希望谁找到了可以给我补充进来,这里自己改一首任贤齐、阿牛的《浪花一朵朵》算是抛砖。
原词:
我要你陪着我
看着那海龟水中游
慢慢的爬在沙滩上
数着浪花一朵朵
你不要害怕
你不会寂寞
我会一直陪在你的左右
让你乐悠悠
日子一天一天过
我们会慢慢长大
我不管你懂不懂我在唱什么
我知道有一天
你一定会爱上我
因为我觉得我真的很不错
时光匆匆匆匆流走
也也也不会回
美女变成老太婆
哎呀那那那个时候
我我我我也也
已经是个糟老头
我们一起手牵手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修改:
我要你们随着我
体验这某地N日游
悠闲的坐在大巴上
数着高楼一座座
你不要害怕
你不会寂寞
我会一直陪在你的左右
让你乐悠悠
时间分分秒秒过
我们快乐又潇洒
出游的感觉真的很不错
也许过了几天
我们一定会爱上这
这里有我们的友谊和快乐
我们这里也要走走
那里也要溜溜
偶尔也要出趟国
人生高高兴兴工作
快快乐乐生活
我们一起手牵手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我们结伴一起游
我觉得这样改歌词并不困难,随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比如送团时候唱,就可以改成“你们曾经随着我”什么的。对歌词的修改会让客人觉得眼前一亮并且注意听下去,而且这样的歌词可以先入为主的给游客灌输一种快乐理念,在不只不觉中已经为自己赢得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工作氛围。游客也会觉得你是一个用心的导游,而且多才多艺。
附:下面是网友“白日做梦”修改的《心情不错》,改的也不错,推荐上来给大家欣赏一下!
这个团总得说来感觉挺好的
吃的不错,住得不错,景区也不错
看看时间总不愿意和大家说再见
因为要告别快乐的你们总有点舍不得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分分合合
你们的参与大大的丰富了我的生活
祝愿大家以后的日子都快快乐乐
再想起旅游的时候
还能记得小刘我!
2、跑调
看到这个大家可能会有点奇怪,跑调难道也是一种导游技巧么?我有切身体会,其实不是我想跑,我是不由自主的跑,改词我会,可是让我把改的词唱出来就比较费劲了。有一次去大连出全陪,临走的时候当地地陪唱了一首歌,唱的很有味道,游客也非让我唱一首,于是我鬼哭狼毫的来了一次说唱,结果掌声要比全陪热烈的多。差到了一定的程度,其实也是一个特点,而且可以更好的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我当时就博得了游客的同情--这厮唱的这么差,还敢出来,勇气可嘉,而且在我们面前自曝其短,可见没把我们当外人,心理距离也拉进了。
跑调的技巧大家还要熟练掌握,像我这样的天才自不必说,天生唱歌就字正腔圆的,要多加练习才行。这也是一门非常复杂的技术,你不但要跑,而且还要让大家不知道你要跑到哪里,就算知道了也追不上~~
注意:这个技巧要慎用,必须是你在其它方面已经赢得了游客的认可之后才可以用这个办法,否则人家会认为你是个草包,什么都不会。
二、相声
现在养成了个习惯,晚上不听相声睡不着觉,基本上网上可以找到的相声我都听过,感觉相声中很多技巧都可以用在导游中,曾经写过导游和相声的异同,不过并没有深入的在应用上下工夫,这次多写一点,希望对大家是个帮助。
1、贯口
带团的过程中来一段《报菜名》,肯定掌声不断,这个型式好就好在,他迫使游客不得不鼓掌,不得不叫好,其实要背下来很容易,下下功夫没什么难的,这是一个投资小,收效快的学习项目,建议大家都可以尝试一下。记得聚会的时候宙斯来了一段莽撞人张飞,效果就不错,连这厮都能学会,咱们谁不比他强啊~ 对吧。
先把这段“莽撞人”的台词给大家贴上。
后汉三国,有一位莽撞人.自从桃园三结义以来,大爷,姓刘名备字玄德,家住大树楼桑;二弟,姓关名羽字云长,家住山西蒲州解梁县;三弟姓张名飞字翼德,家住涿州范阳郡;后续四弟,姓赵名云字子龙,家住真定府常山县,百战百胜,后称为常胜将军.只皆因,长坂坡前,一场鏖战,那赵云,单枪匹马,闯入曹营,砍倒大纛两杆,夺槊三条,马落陷坑,堪堪废命.曹孟德在山头之上见一穿白小将,白盔白甲白旗号,坐骑白龙马,手使亮银枪,实乃一员勇将.心想:我若收服此将,何愁大事不成!心中就有爱将之意,暗中有徐庶保护赵云,徐庶进得曹营,一语未发.今日一见赵将军马落陷坑,堪堪废命,口尊:"丞相莫非有爱将之意?"曹操言道:"正是".徐庶言道:"何不收留此将!"曹操急忙传令:"令出山摇动,三军听分明,我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倘有一兵一将伤损赵将军之性命!八十三万人马,五十一员战将,与他一人抵命."众将闻听,不敢前进,只有后退.赵云,一仗怀揣幼主;二仗常胜将军之特勇,杀了个七进七出,这才闯出重围.曹操一见这样勇将,焉能放走?在后面紧紧追赶!追至在当阳桥前,张飞赶到,高叫:"四弟不必惊慌,某家在此,料也无妨!"让过赵云的人马.曹操赶到,不见赵云,只见一黑脸大汉,立于桥上.曹操忙问夏侯敦:"这黑脸大汉,他是何人"?夏侯敦言道:"他乃张飞,一'莽撞人'."曹操闻听,呀!大吃一惊:想当初关公在白马坡斩颜良之时,曾对某家言道:他有一结拜三弟,姓张名飞,字翼德,在百万军中,能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反掌观纹一般.今日一见,果然英勇.撤去某家青罗伞盖,观一观那莽撞人的武艺如何?"青罗伞盖撤下,只见张飞:豹头环眼,面如润铁,黑中透亮,亮中透黑,海下扎里扎煞一部黑钢髯,犹如钢针,恰似铁线.头戴镇铁盔,二龙斗宝,朱缨飘洒,上嵌八宝——云,罗,伞,盖,花,罐,鱼,长.身披锁子大叶连环甲,内衬皂罗袍,足登虎头战靴,跨下马——万里烟云兽,手使丈八蛇矛,站在桥头之上,咬牙切齿,捶胸愤恨,大骂:"曹操听真,呔!今有你家张三爷在此,尔或攻或战,或进或退,或争或斗;不攻不战,不进不退,不争不斗,尔乃匹夫之辈!"大喊一声,曹兵吓退;大喊二声,顺水横流;大喊三声,把当阳桥喝断.后人有诗赞之曰:"长坂坡前救赵云,吓退曹操百万军,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留芳莽撞人"!莽撞人——张飞!你比得了吗? 如果仅仅是报菜名、地理图等传统节目的表演,这只能说是借鉴,谈不到应用。我们其实可以用这种艺术型式,穿插在我们的导游词里。下面是我根据张学良的生平写的一段贯口,给大家当作参考。
在清末民初,有东北人张作霖,出身草莽,不熟诗书,少年研习兽医,懂相马医马之术,20岁投清“毅军”,为谍报员,因其胆大心细,屡立战功,升为骑兵哨长,次年还乡,得军中枪支弹药,聚集乡勇,成立保险队。期间拢人才,交乡绅,灭异己,聚财资。不几年,已成当地一大势力。而后投靠清廷,为新民府游击马队营管带。1904年日俄交战,占我东北,张作霖左右逢源,周旋于两国之间,金钱枪械颇得壮大。多次剿匪,击溃苑四苑五兄弟、灭金凌宝帮、海沙子帮,智擒匪头杜立三,战功彪炳,升为镇守使。1911年武昌起义,张作霖审时度势,计杀张榕,逼走蓝天蔚,身染斑斑血迹进驻奉天,气走张锡銮,驱逐段贵芝,执掌奉省之大权。忍一时,流放冯德麟,进一步,统一东三省。成为赫赫有名之东北王。张作霖以奉系三省之地,三进山海关,当其盛时,控京城、挟政府、威震中原,饮马长江,鹰扬虎视,躇踌满志,亦一代枭雄。一生生有八男六女共十四子,长子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安自幼聪慧,才智过人,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一十九岁进讲武堂,求学期间,刻苦勤奋,成绩为全校之首,20岁为卫队旅长,吉林剿匪,初试牛刀,直奉大战,崭露头角。有国父孙中山先生亲题:天下为公,赠与学良,与之共勉。1928年,日军策划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张学良子承父业,主政东北。当时,有日本虎狼之邦,对东北之野心由来已久。张学良审时度势,毅然决定易帜,实现国家一统。自主政以来,息兵罢战,整顿军纪,发展经济,兴办学校,使东北之面貌焕然一新。1930年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蒋,中原大战一触即发,张学良调兵入关,武装调停,止住内乱。但因主力出关,后方空虚,给日寇可乘之机,1931年9月18日,日军自炸铁路,诬陷我东北军所为,火烧北大营,史称九一八事变!沈阳、长春、吉林、锦州、哈尔滨四月之内,东北四省全部沦陷。张学良忍辱负重,代蒋受过,身背骂名,下野出洋。(未完)
太长,这个帖子写了一个多小时了,以后有时间再补上吧,这种东西我觉得很容易,只要说的时候连贯,熟练,应该就能出效果。
2、捧逗
这是一个未经实践的想法,比如你在来了一段贯口之后,很容易把话题牵扯到相声上,这时候就可以和游客互动起来,请一位前排的游客和你配合,给你捧哏,你在讲解的时候,让他捧,什么“是啊,嗯,没听说过,我呀?怎么回事?嘿!有点意思……”随便什么,很容易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也很容易给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讲解气氛,这样讲解就不是无意义的重复、背诵了,而真正的做到讲演并重!
也许你会认为这样过于随便,或者游客的插话会打断讲解的思路,但我觉得这都不是大问题,虽然这个方法不适合新人使用,但是对于一些老导游,这点问题很容易克服,我们就是要给游客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让他们时刻保持兴致,才会真正玩得开心。当然,他们开心对你肯定不是坏事!
三、地方曲艺
导游是地方形象大使,如果想要担负起这个称号,就应该主动学习当地的地方曲艺。首先,多才多艺自然是好事,而且身为导游,在带团过程中传播、发扬地方文化更是意义重大。北京的导游来一段单口相声,唱一段京剧,或者来两句京韵大鼓;天津导游唱段板子,我们东北的来几句二人转,有能力的学习学习京剧的唐派艺术,东北大鼓什么的。说回来这也和相声有关系,说学逗唱中的学,他们能学我们就不能啊?就学几句,还是给外行唱,没准一不留神就被人当成艺术家了。多学会几样能耐,做导游也可以牛起来!最重要的是艺多不压身,你会的多,自然而然的就会自信。慢慢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以后导游不干了,当主持人,当演员,逼急了当艺术家去~
四、数来宝
我不是研究这个的,所以不懂数来宝和快板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之所以把这种型式单列出来是因为它特别灵活,几乎是演唱者现编现唱,都是即兴发挥,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刚开始我很不服气,就连我这么聪明的人都做不到出口成章还合辙押韵,那些旧社会要饭的怎么能做到呢?其实这并不难,基本上都有一些“套词”在此基础上稍微改改就可以了,我们也可以效仿这个方法,准备一两套准词,根据客人不同,行程不同加以调整,出口成章也容易。
先来几句人家专业的
竹板儿打,我(这)抬头看,
这个大掌柜的卖切面。
这个切面铺啊,耍大刀,这生日满月用得着。
甲:要说面,咱们净说面,
和出来,一个蛋,
擀出来,一大片,
切出来,一条线,
下到这个锅里团团转,
捞到碗里莲花瓣,
又好吃,又好看,
一个人儿吃半斤,
仨人儿吃斤半,
大掌柜的算一算,
算不上来你混蛋。
这是马志明黄族民相声中的一小部分,就是让大家看看数来宝的词,所以我们很容易根据这个自己写词~例如:
主板儿打,我上车来,
各位宾朋坐成排
你坐好,听我讲
我打起板子不用想
这种水词往里加,把你们灌水的本领拿出来,编个数来宝的词简直是易如反掌!
五、六……还有很多很多,我所学有限,只是给大家提个醒,做导游也要讲拿来主义,向各种艺术型式吸取营养,来丰富我们的技巧,还是那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之所以喜欢导游工作,就是因为它给了我足够的发挥空间。把导游技巧当作一种术,把导游工作当作一种事业,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