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行资讯 >> 正文
从“网红”走向“长红”!洛阳各博物馆释放发展新活力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3/5/19 来源:洛阳旅游 点击次数:

        在拥有102家博物馆、纪念馆的洛阳,随着一大批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借助多元化的产品、服务变得鲜活生动。当前,洛阳正探索利用新技术、新业态释放博物馆发展新活力,让文化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博物馆由“网红”走向“长红”。

 ONE.突出年轻化、沉浸式,助力洛阳文化IP“破圈”

         套上青底黄花对襟衫、系好大红烫金齐胸襦裙,再盘一个千年前隋唐洛阳城最流行的倭堕髻……17日一早,经过悉心装扮,来自河北的大学生马静和魏晴成功变身两位“唐代仕女”,迫不及待赶往洛阳博物馆。“为了能顺利打卡‘网红博物馆’,我们特意提前三天约了门票!”马静说,来之前,她们还提前从“小红书”上找了不少打卡攻略。

 △游客打卡洛阳博物馆

      “洛阳的博物馆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关键是它们真的太懂年轻人了。”郑州网友“晓晓”常利用周末时间来洛阳逛博物馆,在她分享的网络笔记中,有洛阳古墓博物馆的“闯关集章通关文牒”,有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拍摄的汉服变装视频,还有关于洛阳博物馆开放夜场的参观体验。
         当古老与时尚牵手,当文化与创意邂逅,就碰撞出了不可估量的“流量火花”。在洛阳,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成为“网红打卡地”的同时,也为洛阳文化IP“破圈”推波助澜。今年“五一”假期,我市接待游客630余万人次,其中,文博场馆累计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

 △游客在洛阳古墓博物馆参与互动活动

        在多个网络社交平台,#你去过最冷门的博物馆#是年轻人热衷的话题之一。“洛阳古墓博物馆”的提及率非常高,不少网友被进入墓穴的沉浸式参观体验吸引,纷纷表示“种草”。
         洛阳多家博物馆馆长表示,频频“出圈”的博物馆是文化元素、大众需求和时尚潮流的结合,博物馆将立足厚重的历史文化,推出更多高质量的互动活动、文创产品和展览展陈,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TWO.打造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展示古都历史脉络

          “看过文物展览再来这里‘穿越’一把,我们这些门外汉也能看懂遗址了。”17日,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综合数字化互动体验厅,巨大的影像扑面而来,让游客林宇一家直呼“震撼”。在用近40台投影机打造的沉浸式三维影像空间里,游客可以感受最早的“井”字形城市主干道网、王国征战的恢宏气势、贵族车辇仪仗的盛大威武,还可以一睹“最早紫禁城”的严谨规制、王室仪典的气派不凡,仿佛真正走进了“赫赫夏都”。

         在沿洛河东西绵延三十公里的范围内,密集分布着偃师商城遗址、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和东周王城遗址五大都城遗址,被称作“五都荟洛”,世所罕见。目前,洛阳正有序推进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建设,进一步优化全市博物馆体系布局,展示古都历史脉络。

        按照计划,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将结合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建设,进一步丰富展陈内容,让参观者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最早中国”。在偃师商城博物馆,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和石刻长廊优化提升已提上日程。同时,我市将统筹利用周王城广场和天子驾六博物馆地上地下空间,提升打造东周王城遗址博物馆,着力展现“周公营洛”对后期都城格局的深刻影响。
        位于白马寺附近的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即将开工,将着力展现汉魏时期洛阳文化的国际影响、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和“建中立极”的都城形制。在隋唐洛阳城遗址,结合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保护利用规划,依托定鼎门遗址博物馆,我市计划嵌入打造隋唐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再现盛世隋唐气象。
       “五大都城遗址是洛阳宝贵的文化遗产。”洛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杰表示,该局将聚焦都城遗址博物馆定位,加强部门协同,优化建设时序,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建设,不断提升洛阳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展现洛阳担当。

 THREE.颠覆性创意“脑洞大开”,让文化遗产贴近大众

       “如果穿越回唐朝,你最想做什么人?是勇猛无畏的将士?还是足智多谋的使臣?又或是风度翩翩的画师?”17日傍晚,在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数十位游客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挑选角色、换上汉服,期待在沉浸式演出《唐宫乐宴》来一次穿越。

         面对逐渐年轻化的游客群体,洛阳各博物馆借助各种颠覆性创意,推出各类“脑洞大开”的产品、服务,推动文物资源与生产生活相融合,让文化遗产贴近大众。
         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游客戴上“智能导览眼镜”,便可“唤醒”博物馆中的藏品和场景,进入视觉特效打造的元宇宙空间,一日看遍千里通波的隋唐大运河。

        在位于隋唐洛阳城中轴线南端的牡丹博物馆,借助数字“黑科技”,和王维“对诗”、同邵雍“赏”牡丹也成为可能。各类“博物馆+展览”“博物馆+演艺”“博物馆+研学”等定制化服务丰富多彩,带动消费升级的同时,也让游客在吸纳文博知识的同时有体验感、参与感和收获感。

        “我们期待游客从博物馆的参观者变为历史的‘参与者’,在可知、可感、可触摸的多维文化体验中,切实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余杰说,按照“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理念,全市文博场所将加快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生活、抵达人心。

发表评论: 】 
(作者:洛阳旅游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