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行资讯 >> 正文
洛阳:博物馆释放发展新活力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3/5/19 来源:洛阳日报 点击次数: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馆外景 曾宪平 摄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2023年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在拥有102家博物馆、纪念馆的河南省洛阳市,随着一大批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借助多元化的产品、服务变得鲜活生动。当前,洛阳市正探索利用新技术、新业态释放博物馆发展新活力,让文化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博物馆从“网红”走向“长红”。

突出年轻化、沉浸式 助力洛阳文化IP“破圈”

        2023年5月17日一早,经过悉心装扮,来自河北的大学生马静和魏晴变身为“唐代仕女”,迫不及待地赶往洛阳博物馆。“为了能顺利打卡‘网红博物馆’,我们特意提前三天约了门票!”马静说,她们还提前从“小红书”上找了不少打卡攻略。
       “洛阳的博物馆种类丰富、数量很多,关键是它们真的太懂年轻人了。”在郑州网友“晓晓”分享的网络笔记中,有洛阳古墓博物馆的“闯关集章通关文牒”,还有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拍摄的汉服变装视频……
       在洛阳,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成为“网红打卡地”的同时,也为洛阳文化IP“破圈”推波助澜。今年“五一”假期,洛阳市接待游客630余万人次,其中,文博场馆累计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
       在多个网络社交平台,#你去过最冷门的博物馆#是年轻人热衷的话题之一。记者发现,“洛阳古墓博物馆”的提及率非常高,不少网友被进入墓穴的沉浸式参观体验吸引,纷纷表示“种草(网络语言,即想去)”。

游客在洛阳博物馆参观 智慧 摄

       洛阳市多家博物馆馆长表示,频频“出圈”的博物馆是文化元素、大众需求和时尚潮流的结合,博物馆将立足厚重的历史文化,推出更多高质量的互动活动、文创产品和展览展陈,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打造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 展示古都历史脉络

       2023年5月17日,在位于洛阳市偃师区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综合数字化互动体验厅里,巨大的影像扑面而来。在用近40台投影机打造的沉浸式三维影像空间里,游客可以感受最早的“井”字形城市主干道网、王国征战的恢弘气势,还可以一睹“最早紫禁城”的严谨规制、王室仪典的气派不凡,仿佛真正走进了“赫赫夏都”。
       在洛阳,偃师商城遗址、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和东周王城遗址五大都城遗址,被称作“五都荟洛”,世所罕见。目前,洛阳市正有序推进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建设,进一步优化全市博物馆体系布局,展示古都历史脉络。
       按照计划,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将结合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建设,进一步丰富展陈内容,让参观者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最早中国”。在偃师商城博物馆,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和石刻长廊优化提升已提上日程。同时,洛阳市将统筹利用周王城广场和天子驾六博物馆地上地下空间,提升打造东周王城遗址博物馆,着力展现“周公营洛”对后期都城格局的深刻影响。
       如今,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即将开工,将着力展现汉魏时期洛阳文化的国际影响、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和“建中立极”的都城形制。在隋唐洛阳城遗址,结合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保护利用规划,依托定鼎门遗址博物馆,洛阳市计划嵌入打造隋唐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再现盛世隋唐气象。
       “五大都城遗址是洛阳宝贵的文化遗产。”洛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杰表示,该局将聚焦都城遗址博物馆定位,加强部门协同,优化建设时序,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建设,不断提升洛阳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展现洛阳担当。

· 颠覆性创意“脑洞大开” 让文化遗产贴近大众

        面对逐渐年轻化的游客群体,洛阳各博物馆借助各种颠覆性创意,推出各类“脑洞大开”的产品、服务,推动文物资源与生产生活相融合,让文化遗产贴近大众。
        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游客带上“智能导览眼镜”,便可“唤醒”博物馆中的藏品和场景,进入视觉特效打造的元宇宙空间,一日看遍千里通波的隋唐大运河。在位于隋唐洛阳城中轴线南端的牡丹博物馆,借助数字“黑科技”,和王维“对诗”、同邵雍“赏”牡丹成为可能。各类“博物馆+展览”“博物馆+演艺”“博物馆+研学”等定制化服务丰富多彩,在带动消费升级的同时,也让游客吸纳文博知识,有体验感、参与感和收获感。

博物馆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智慧 摄

       “我们期待游客从博物馆的参观者变为历史的‘参与者’,在可知、可感、可触摸的多维文化体验中,切实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余杰说,按照“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理念,洛阳市文博场所将加快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生活、抵达人心。

发表评论: 】 
(作者:智慧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