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33年前的8月25日,在“文化愚公”李公涛先生的主持下举行中国翰园碑林碑刻工程动工典礼,自此开始谱写中国翰园艰苦奋斗的辉煌篇章。在李公涛先生年近古稀之年与李家两代人的艰苦奋斗,共同努力下中国翰园得以建成。中国翰园三十余年年一路走来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她是一座传播精神文明的丰碑;是联结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桥梁,是镶嵌在古城开封的一颗明珠。

缘起
三十多年前,在开封东郊范庄有一处闻名海内外的农村小院,院内花木葱茏,修竹青翠,假山瀑布,景色宜人,在青藤缠绕的门扉上,雕刻着著名书法家牛光甫写的“翰园”二字,这个小院就是翰园碑林的前身。
当时李公涛先生在退休之后,幸福的晚年生活向他微笑走来。儿孙满堂,子孝媳贤,他本可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可他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最后决定带领全家,倾尽家产,雕刻碑林,誓在有生之年,建成我国最大的雕刻艺术殿堂-----中国翰园碑林。

民办碑林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一切从零开始,资金不足,人才缺乏,举步维艰。为了选石料,他出河南,下山东,到七个碑石产地对石料质量和特点,进行参考比对;同时他又访遍碑刻之乡,挑选技艺高超的“铁笔”师傅,并出资让师傅们外出学习,切磋技艺。他把自己700平方米的院子从新规划,把十几间房腾出来作为刻碑、装裱的场地,院子里堆满了石料,一家几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
经过半年的紧张筹备,第一块碑刻落凿。1985年8月25日,在范庄的小院举行碑刻工程动工典礼,开封市各界领导150多人前来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