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起伏的太行山深处,游客的欢声笑语打破了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云台山镇一斗水村的宁静。深秋至初冬,小山村斑斓如画,趁着天气晴好自驾到村里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择菜、备菜、杀鸡、招呼游客选购土特产和旅游商品……在自家老屋改建的民宿里,脱贫户张来印一家忙得热火朝天。
风景如画的一斗水村 焦作日报资料图
“今年游客一直都不少,本地游客特别多,以往十一期间一天卖10只土鸡,今年一天卖了31只!4间客房加餐饮,从今年年初到11月份收入近20万元,多亏驻村工作队帮村里解决用水问题!”2023年12月11日,生意红火,民宿主理人、张来印的孙女张静芳难掩心中的喜悦。
紧邻云台山景区的一斗水村,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村民们“靠山吃山”,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全村67户村民中,经营民宿的有16户。然而,基础设施的短板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绊脚石。
“民宿用水量大,游客洗澡、冲厕所都需要水,村民家修建的蓄水池根本满足不了需求。”云台山景区管理局驻一斗水村第一书记秦志凯介绍,驻村工作队发现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后,2020年利用扶贫资金、帮扶单位资金和筹集社会资金,为村里打了机井、架设了3000米长的管道,同时积极推进雨污分流,解决了一斗水村吃水、用水、排水难题。
“现在家家户户都是两套供水管道,冬夏两用,蓄水池的水老百姓平时生活用,机井水主要服务生产和旅游业。”77岁的脱贫户郭才旺指着自家小院的管道乐呵呵地说。干了40多年石匠、曾参与叠彩洞建设的老人,还见证了一斗水从土路、小路到水泥路、柏油路的变化。他告诉记者,以前山上东西卖不出去、山下东西进不来,全靠人挑牲口驮。现在两条出村路又宽又平整,村民出行更加方便。
这也得益于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原来,一斗水村的两条出村路都只有3.5米宽,为解决道路狭窄、会车难问题,驻村工作队筹集资金,将其中一条路扩宽至5米,全长2700多米。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共争取各类资金580余万元,先后完成村里的供水、雨污分流、道路扩宽、村庄绿化、千年古柳修缮保护等项目,为一斗水打造“山村自驾游目的地”进一步夯实基础。
解决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只是第一步。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意识到村里有产业,可持续发展才有底气,驻村工作队以产业促发展,由“输血”变“造血”。
工作队员深入走访,积极与云台山镇政府对接,最终将目光瞄向后山丰富的野生中草药资源,鼓励村民进行野生连翘种植,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并与市云台山医药有限公司建立连翘收购合作关系。在政府部门的倡导下,如今全村家家户户种连翘,种植面积从去年的300亩增至今年的400亩。
为做好旅游文章,驻村工作队也下了不少功夫。他们积极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鼓励脱贫户与第三方签约建设田园大灶台,完善提升一斗水村的餐饮住宿业态,帮助脱贫享受政策户实现增收致富。
“田园大灶台项目投入运营不到半年,毛收入已有30余万元。下一步,我们要改造提升,示范带动一斗水村旅游业更好发展。”修武云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永红信心满满。
端好“旅游饭碗”,助力稳定脱贫。如今,一斗水村16家民宿共带动103人就业,年旅游营业收入300余万元。
在做好产业带动的同时,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开展消费帮扶、就业帮扶——利用云台山景区资源优势,在小寨沟景点设立一斗水村扶贫摊位,帮村民推销小米、连翘茶等农副产品;与云台山文旅学院结合,为培训团队、团建活动安排一斗水村参观点;在景区安排保洁、安全员、验票员等岗位,一斗水村十几名村民在景区就业,其中脱贫户2户。
省级贫困村成功摘帽,12户脱贫享受政策户实现稳定脱贫,村容村貌持续改善,获评修武县最美乡村建设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脱贫攻坚工作先进村,村民年平均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长,分别从2017年的不足万元增至去年的1.8万元、从1.2万元增至4万余元……山水石屋映初心,云台山景区管理局驻一斗水村工作队用实干递交了满意的帮扶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