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行资讯 >> 正文
【印象河南】少林寺建筑丨石坊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0/1/10 来源:嵩山少林景区 点击次数:

少林石坊

      山门前东西两侧有两座建于明代大石坊,东西对称,制式相同。二石坊都由青石构造而成,形制基本相同,皆为双柱单孔庑殿式建筑。东、西坊高都为6.15米,坊面阔3.86米。成为山门前区域的东、西标志。
      庑殿建筑,《工程做法则例》称为“四阿殿”, 《营造法式》称为“五脊殿”、 “吴殿”, 《营造法原》称为“四合舍”;多用于宫殿、坛庙、重要门楼等建筑上,根据其规模大小,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由于庑殿是房屋等级最高的建筑,它的正脊一般称为“大脊”,故屋顶只采用尖山顶式一种。

      如图所示,单檐庑殿屋顶具有前坡、后坡、左山面坡、右山面坡四个坡形屋面,又因单檐屋顶是由l条正脊,4条垂脊所组成,故又称为“五脊殿”。

东坊-“祖源谛本”
(经过岁月的侵蚀,字迹和精美的浮雕都难以辨认)

      东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五月,为明徽王府出资兴建。坊顶作庑殿式,雕出正脊龙吻及四垂脊,瓦垅等。顶檐下各施四朵变形方墩形斗拱。大斗四面出卷叶,直承枋顶。额枋、方柱、下槛等构件皆仿木结构作法。坊上浮雕有“双凤朝阳”、“双狮绣球”等图案。东面额枋题“祖源谛本”四个大字,为中嵩山子所书。柱子上刻对联,上联为“地在天中,四海名山为第一”,下联为“心传言外,十方法教是祖元”。

东坊-“跋陀开创”

      此坊西面题额“跋陀开创”四字,其中“跋陀”二字为1980年重刻。额的正中有书写者明徽王的篆书方章“徽国之章”四字及竖刻行书“中岳子书”四字,额末署“嘉靖二十三年五月吉日”。该坊是1980年由河南省古建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经现场细心调查,配补少部分石构件,并用科学方法加固修复的。

      西石坊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坊的内侧横额刻正书“大乘胜地”,额中额的正中有书写着明徽王的篆书方章“徽国之章”四字及竖刻行书“首阳道人书”。额首刻“皇明嘉靖乙卯岁孟秋吉旦”。额末刻“徽府重修建立”。外侧两柱刻对联,上为“心传古洞。严冬雪拥神光膝”,下为“面壁高峰,静夜风闻子晋笙”。

      坊西面题额为“嵩山禅林”,联为“双双玉井,碧澄冷浸千秋月;六六玄峰,翠耸光连万壑云”。
      “双双玉井,碧澄冷浸千秋月;六六玄峰,翠耸光连万壑云”。——“双双玉井”是指达摩赐予慧可的四口井,即“酸、甜、苦、辣”四井,合称为“卓锡泉”。“六六玄峰”,乃是指少室山共有六六三十六峰。 
发表评论: 】 
(作者:嵩山少林景区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