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看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电影,这种历史类的题材非常吸引人,电影特别好看。”2023年8月17日,在看完电影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青年市民黄先生感慨道。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近日,一部由中国历史文化衍生的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在各大院线杀出重围,上映后电影口碑爆棚,亦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3000年前商周交替、风云激荡的历史年代。
电影讲述了关于商王殷寿与狐妖妲己勾结,暴虐无道,引发天谴的故事。昆仑仙人姜子牙携“封神榜”下山,寻找天下共主,以救苍生。西伯侯之子姬发逐渐发现殷寿的本来面目,反出朝歌。故事层面的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演员阵容的新鲜气息以及最新特效技术的加持,无疑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惊喜。
电影的出圈,让故事的发生地——朝歌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而渑池距离朝歌只有五百里的路程,倒转历史的车轮,3000年前的渑池又发生着什么样的故事?
虽然世间并无神仙妖魔,但武王伐纣的确是真实的历史。地处丘陵山区的渑池地势险要,作为西周军队渡黄河攻占朝歌的必经之地,成为了商纣阻碍西周军队的一道重要屏障。
渑池之战出现在《封神演义》的后半段,西岐大军的胜利近在眼前,大局已定,姜子牙等人都认为之后的征程将一马平川,不日即可到朝歌,却未曾料到渑池关竟然成为西周军队损伤大将最多的地方,一场血雨腥风的悲壮悄然酝酿。
陈村乡境内扣门山入山口 杨苗 摄
位于陈村乡境内的扣门山,也就是《封神演义》中渑池关的所在地,山口狭窄,巍峰插天,翼岸黄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相传守将张奎在这里斩杀了西周军队五员大将。对于战况的激烈,封神原文曾用了一首开场诗去简单概述:“渑池小县亦屏商,主将英雄却异常。吐雾神驹真鲜得,地行妙术更难量。二王年少因他死,五岳奇谋为尔亡。惟有智多杨督运,腾挪先杀老萱堂。”由此可见,渑池关隘的战略地位绝对举足轻重。而黄飞虎、崇黑虎、闻聘、崔英、蒋雄等人在渑池死后,魂魄归榜,被封作“五岳神”,我们常说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的山神便来源于此。源自山川崇拜的民间信仰流传千年,其中作为“五岳独尊”的泰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更是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由此可见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渑池之战中,与张奎同擅长土遁之术的周将土行孙,想夜杀张奎,却不料张奎夫人高兰英能掐会算,精通道术,土行孙一露头,高兰英便指地为钢,张奎手起刀落间,便斩杀了土行孙。山丘周围遍布红色土壤,传说就是土行孙的血染红的。但双拳难敌四手,在周武王军队激烈的围攻下,张奎夫人高兰英被击杀,困于指地成钢符下的张奎更是无法动弹,一记降魔杵当头落下,终于归了天。如今的西山底东北的铁疙瘩村,就是张奎的葬身之处。二人身死,姜子牙感念张奎的忠心耿耿、坚毅威勇,把张奎封为七煞星,民间群众常言的“腊月二十三,老灶爷上天”,供奉的便是灶老爷张奎。
俯瞰扣门山主峰 杨苗 摄
无论是五岳归天的扣门山,还是土行孙丧命的红土坡,抑或是张奎葬身的铁疙瘩村,千年的历史风霜未曾让它们湮没,反而留下生动的历史传说故事深深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
俯瞰渑池县城 杨苗 摄
渑池,古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而得名。轻轻叩响古渑之门,追溯岁月长河中的漫漫足迹,每一寸热土都散发着历史气息。上河曙猿遗址的发掘让“人类远祖起源地”锁定渑池;仰韶文化的发现,揭开人类文明的灿烂曙光;盟台夕照依旧讲述着“化干戈为玉帛”的佳话;烛光中写就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熠熠生辉、彪炳史册。时光荏苒中,渑池的文化轮廓愈发清晰,激励着万千仰韶儿女挺起文化自信的脊梁。
周党隐居拒不奉诏,飞鸿踏雪不计西东;阳壶古道蜿蜒依旧,利津渡口千帆已过。虽偏居于豫西一隅,但渑池悠久的历史背景,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岁月更迭中历久弥新,既是一座珍贵的黄河历史文化宝库,亦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文明史诗,留给我们来做的便是“传承”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