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吃喝玩乐 >> 正文
卫河怀古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1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阴云密布,无论是春暖花开,还是秋高气爽,无论是夏日炎炎,还是冰雪寒冬,卫河的德胜桥一带,下午总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上午的故事,只有到了傍晚落黑,才会发现卫河夜色中的华丽风姿是何等妖娆卓约。当灰蒙蒙的苍穹尚未点缀闪亮的星星,四方的城门早已关闭,伸向护城河的吊桥高高升起,就连沿淀寨墙小东门外吕公堂的吊桥也早已升起;城内和沿淀的寨墙内一片死寂,没有丝毫的生气,达官贵族不愿与百姓为伍,习惯地过着属于他们的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德胜桥南北河里一艘艘船的桅杆上,高高地点上各色长长的灯笼,艄公坐在船舱外的甲板上,一边捧着大碗吃饭,一边操着南腔北调与邻船聊天;板楼街的客栈面河而居,门首红灯笼“张王李赵”的黑色大字,显示着不同的主人和风格,“来了,里面请!”店家招呼客商的高声叫喊,不时由深宅传出,再由河面发出回响,在夜空中久久回荡;马市街是最为繁华的所在,从德胜桥到西门桥,像牛梭弯一样漫长的街衢两侧,回民皮货商、太行山货商、蒙古贩马商、南蛮丝绸商……商贾云集,饭庄里灯火通明,继续着白天未能达成的生意,划拳行令,酒意方酣,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德北街是车夫、脚夫、杂役汇聚之地,但因有悦春楼等数家妓院的存在,到处笙歌曼舞,一片灯红酒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河犹唱后庭花,“商人重利轻别离”,浪迹江湖任潇洒;与城内达官贵族不同,沿淀寨墙内居住的多为盐商等富商巨贾,他们骄奢淫逸,雇佣的家丁打更值守,沿河的寨墙上,三五成群,挑灯巡逻,木梆铜锣的“梆梆”“哐哐”声划破夜空;由沿淀寨墙循河北望,河中的渔火犹如天空的银河,成倒“丁”字型的德北、马市街与板楼街,沿途灯火辉煌,加之吕祖阁传来的阵阵钟鸣,绝不逊色“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苏州夜景。古时城西北的富庶商业区,其繁华程度与今天地处新乡医学院一附院的健康路和学院西路极其相似,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那时是吃卫河,现在是吃医院,那时有水的灵性,现在是旱地经营,眼前表面的繁荣却无吸引人的魅力。 
    当然,卫河带来的繁荣远不止这些。沿淀小南门外是巨大的怀盐场,它是面对东南地区的盐业集散地。北仓地势高凸,是囤积粮食的巨大仓储。北码头、东码头、南码头三个码头,是弥补德胜桥停泊紧张的不时之需。卫河给古卫辉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带动当时一、三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卫河在严光至河园转弯处,随着河道变宽,水流趋缓,泥沙沉积,辽阔清澈的水面,碧波荡漾,成为卫辉“卫水拖蓝”的八景之一。每当夕阳西下,我们的先祖们站在卫河东岸,眺望如黛的远山,俯瞰拖蓝的卫水,目睹远行的航船,点点帆影在晚霞的映照下随波舞动,心旷神怡,其乐何及? 
    时光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污水沟。两岸高楼拔地起,怎奈心中空悠悠。我竭力地追寻时光隧道,想让古老美丽的卫河重现今人面前,然而墨竭笔秃,孤陋寡闻,或因今不如昔的惆怅过于伤感,或为昔日的繁华难以尽情描述,或感数百年的历史此去久远,在不堪煎熬中拿起笔来,聊发胸臆。也许退去繁华、记忆殆尽的美丽卫河还会出现在我们眼前……

发表评论: 】 
(作者:雍振海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