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号下午从洛阳乘车到了济源市,在路旁等候车。拿不定主意到那里,赶巧有一辆去朝阳宫的车,一直到王屋山。俗话说“人是地上仙,一天不见走三千”,我觉得好似做梦居然到了“愚公移山”所在地,住在路边一家私人旅店。店主黄义德是个年青人,原本家境很困苦,他和爱人开办“神州大酒店”,还顾了个小伙夫。
我先到 “愚公村”转转,一眼就看见了老愚公挖山不止的雕像,一下就想起战国时期的《列子》向世人讲述的《愚公移山》故事。“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半个世纪前,一代伟人毛泽东亲笔写下了一篇《愚公移山》,对北山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推崇备至,号召全国人民一起来推翻三座大山,建设新中国。如今愚公精神经过亿万人民的勤劳实践,已升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2号下小雨,我翻阅着有关王屋山的书集,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 此时我才知道王屋山被誉为“天下第一洞天”,号“小有清虚之天”,是唐代著名高道、茅山宗的第四代宗师司马承祯在其所著的《上清天宫地府经》中,把天下名山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这样奠定了王屋山洞天福地地位。
司马承祯先后多次被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召至京城。唐玄宗李隆基尊其为“全国道教首座”,并命司马承祯在王屋山自选形胜,建观而居。唐玄宗御书“廖阳殿”匾额,并派自己的胞妹玉真公主拜司马承祯为师,入王屋山修道,自此道风大盛。在唐代数十年间,王屋山相继建成了紫微宫、阳台宫、清虚宫、十方院、灵都观等规模宏大的道都宫观。三里一宫、五里一殿,宫观林立、高道云集,王屋山成为全国道教活动的中心,成为高道们修身之圣地,坛峰。
哦!千百年来,王屋山不仅是道家人物修身、炼丹、成仙之所,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胜,陶冶情操。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韩愈先后来王屋山游历。他们在此留连忘返,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