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我和老婆一同去河南旅游。河南是历史文化名城较多的省份,也是个文物大省,虽然我们已经先后去过三次,但还是选择了三门峡到郑州之间的几个地方跑了一趟。
那天是在巩义,包了一辆夏利出租车,游览了北宋八个帝陵、康百万庄园和巩县石窟。之后,我们要去郑州便要求司机送我们到能搭车最快到达郑州的地方。司机是个热心人,告诉我们有个地方可以搭乘高速公路的车到郑州,当然他也说明了只能拦到依维柯,豪华大巴拦不到。我们能最快速地去郑州就行,于是就任他开到哪里。
看见远处横在公路上方有条垂直立交的路,看看上面飞弛的大小汽车,估计那就是高速公路了,心里即将能够达载到车的愉快情绪油然而生。我们的车从下面穿过了高速公路,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呢,车就停下了,司机说到了就在这里。我们下车一看呀,哟,那车在上面我们在下面怎么搭车呢?司机很平静地一边指着高速公路没围网的护坡一边说:就从那里上去,看到去郑州的车就拦好了,车很多的。看到我们还在疑惑,好象是看我们怕车不肯停下带我们就接着说:车会停的。我们环顾四周,路边有几个“摩的”(拉客的摩托车)手静静地在那里等着拉客,再看看四周,全是麦田,是好象只有高速公路上下了客人才有他们的生意。看来这里的确是高速公路上下客的地方。似乎不再需要司机再带我们去其他地方乘车了,于是一横心准备爬上去,叫司机先开车走了。
回过神来仰头看看那高速公路,离开下面的公路没有十米起码也有七八米高哟!再看看那没有围网的护坡,大毛石砌成与地面约有60度的角度,在小雨中泛着幽幽的亮光,细细看去那显得光滑的坡面除了勾缝的水泥边之外就再也没有能够落脚的地方了。心里不禁有点“抖嚯”(南京土话,形容心里发虚)。就从这爬上去?想想有点恐怖!还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再叫“摩的”手拉我们重新去找个好上车的地方吧?那不太傻了吗?无奈加上咬牙,我背起十多公斤重的背囊,一挥手就先朝护坡走去,还对老婆叫道“上”!
真往上爬还真是有点难,坡度陡加上雨水,老觉得鞋底与石块的摩擦力不够,脚趾在用力隔着运动鞋气垫底抠着那弯弯曲曲的水泥勾缝才勉强能用上点往上送身体的力量。弯曲着双腿、弓着腰、伸直着脖子、前倾身体,屁股高高地朝天厥着;一只手拉着背囊的背带防止它摆动,一只手伸去扒坡面上能够找到的突起;在向上的同时还要保持身体的平稳提升,以免挂在脖子上的相机摇晃,相机可是我的爱物和贵重财产哟!大口喘着粗气,心里还打着鼓:不能滑呀,可不能滑下去哟!老天快帮帮我!幸好没有明显的滑动。伴随着心里的鼓点,两只脚慢慢地朝上移位,竟也就爬上了上去。在踏上高速公路路面的那一刹那,心里真是舒坦,一种胜利感决不亚于登山队员踏上珠穆朗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