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阳不止有毛尖
此次出行,原计划第一站先到南京,去领略春末夏初的秦淮,后因行程变更,让我再次踏上了豫鲁大地,第一站便是豫南小城信阳。临行前,与远在邯郸等候一起同行的同事在电话里聊起这小城,同事突口而出“信阳毛尖”,可见“信阳毛尖”已成了信阳的城市名片。
十多年前,我去到信阳。那时青春年少,一路驱车出太行山大峡谷,最后止于豫南山区。那是我第一次去到小城。那时到小城,让我知道了它就是司马光和杨靖宇将军的家乡,重新拣拾起在小学课本里曾读过的《司马光砸缸》和《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心中涌动着一股殷殷的情。只是当时回来后曾把这小城的名字与豫北的沁阳相混,闹出笑话。再次去到小城已是六年之后了,那时是与朋友去鸡公山渡假,那一年的盛夏又至中原腹地已是酷热难当了,在平顶山的白龟山水库畅游之后,急急赶到鸡公山,鸡公山上清凉无比。鸡公山是我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实际上,就是到了现在,了解信阳的人不多,了解鸡公山的则更是了了无几了。得益于那次的渡假,鸡公山上,山居小住,远离尘嚣,日暖风凉,山上清爽的日子,山下悠闲的时光,不再被繁杂的世事所扰,心甘情愿地享受着遗忘之轻,遗忘之后,让我永远记住了豫南的这座城、这座山。
信阳位于秦岭的余脉桐柏山以南,是为鄂豫皖三省通衢之地,左扼两淮,右控江汉,南窥荆楚,北蔽中原,自古以来就是江淮河汉的战略要地。夏商时期,这里便有千乘之国的称谓。一代名相孙叔敖在此兴田造水,使得楚国富甲一方,就是到了现在这里还有“北国水乡”之美誉。如今,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纵贯南北,宁西铁路和信叶高速横穿东西,仍在成就着小城昔日的辉煌。当我们乘坐的刚刚开始了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T89次列车风弛电疾般地驶过一望无际的中原大地进入信阳境内时,车窗外的景色便与中原豁异。秀丽的奇峰、突兀的怪石,郁郁葱葱的绿荫掩着连绵的山势,阡陌纵横的稻田映着碎碎的阳光,吹进车窗内的风儿拂上脸颊,湿湿的、润润的,令人神轻气爽。

信阳还是一座革命红城,鄂豫皖苏区首府当年就在信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就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曾培育出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而我的家乡曾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当年刘邓大军从我的家乡走出,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每次到信阳来,这都是必谈的话题。这次到达信阳已是下午6点,刚刚走出信阳火车站,就看见来接站的信阳老梁了。见面的第一句话,老梁就说“老区来人了”,我急忙迎合到“我们来老区了”。见面寒暄之中,老区与老区人之间那种本质的情感溢于言表。
有人说,信阳是秦(岭)淮(河)一线上我国南北分界的“格林威治”,虽在行政区划上隶属河南,但文化自古归楚。这里,当地人说话的腔调已不再是河南口音了。老梁是地道的信阳人,说话带着很浓的湖北味,言谈举止之间令人无处不感到有着那种豫风楚韵的质朴和精练。坐上老梁开着的车子行驶在小城之中,宽阔洁净的街道两旁绿树成荫,一泓碧水的浉河穿城而过,如镜的河面倒映着蓝天、青山和城市楼厦的影子。因小城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区,冷暖适中,虽有充沛的阳光照着,却不觉一丝的酷热。湿润的空气吹拂着,让人感觉是走进了一个滨海城市。闹市之中,绿荫丛丛,芳草茵茵,花团锦簇,水色涟滟。眼前的这座小城,较之我前些年来时,正在向人们展示着她无穷的魅力。
老梁讲,信阳因是老区,以前是很穷的,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信阳人就被逼外出打工了,当时的信阳就是全国劳务输出最多的地区。质朴精练的信阳人靠着自己一双勤劳的手在外面打拼,以前带回来的是资金,而现在带回来的却是投资了。在信阳有一个县,它是如今国内唯一的一个可以直接办理劳务出国的县,在那里很偏僻的小山村的信用社门前都挂有当天的外汇牌价,这已成为那些豫南山村一道很独特的风景了。
信阳,一座千年的古城,曾孕育出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而如今,信阳儿女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正在让自己的家乡生发出无穷的魅力,重现着往昔的灿烂,创造着未来的辉煌。
(作者:cutexin 责任编辑:张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