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贴士 >> 旅游提醒 >> 常识 >> 正文
提醒:年终岁尾注意7种骗术 提防“天上掉馅饼”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0-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次数:

    年终岁尾,历来是侵财类案件的高发期。日前警方公布了7种犯罪分子常用的骗术,提醒市民,安全防范。

  手机号码中奖

  12月20日上午,田女士收到手机短信称自己中奖了,但要先缴付1500元的“手续费”。田女士按照对方指定的账号,通过银行柜员机汇去1500元,后发觉被骗。

  12月22日下午,王女士接到手机短信称自己中大奖了,要求付“手续费”,便按照对方提供的账号分两次汇去7500元。随后和对方联系时,被告知对方电话是空号。

  警方提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骗人短信,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往往都是陷阱。

  网络购物陷阱

  在网上把该货物吹得天花乱坠,哄骗人们购买,等钱到手后,货不是原来的货,物不是网上的样品,对方逃之夭夭。

  警方提示:要相信正规的网站,不轻信虚假广告,否则被骗后还不知如何维权。

  温柔短信 骗取信息费

  “我是××,自从上次见过你后,一直忘不了你,能给个机会认识一下吗……”接到这样的短信时,一旦回复就意味着订制了服务费高额的信息。

  警方提示:这是一种骗话费的常用手段,要洁身自爱,更不可好奇。

  银行卡信息诈骗

  以几大发卡银行、银联或新出现的“银行联合管理局”的名义发送短信,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谎称持卡人的卡被盗用或复制,称可以帮你设置一个安全账户(其实就是诈骗者的个人账户),将钱暂时转到里面。当你去ATM机转账时,发现账户余额所剩无几。

  警方提示:涉及金融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到银行问清楚再办理。

  谎称退还汽车购置税

  谎称退还汽车购置税是今年手机短信诈骗的新形式:事主接到×小姐电话,称国家金融财政中心有政策要退还其汽车购置税,让事主告知银行卡号及卡内存款。随后事主按照×小姐的要求利用银行柜员机操作,被骗现金。

  警方提示:这类案子主要针对有车一族,再好的优惠政策也要个人前往相关部门咨询、操作,切不可轻信他人。

  冒充公安 发布“恐吓短信”

  “你的银行卡涉嫌套现、洗黑钱,请速与我处联系,否则将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发短信者特别留下了咨询电话。犯罪嫌疑人利用持卡人对银行卡知识的欠缺,通过恐吓形式骗取持卡人的资金。

  警方提示:公安机关办案,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办案民警将会直接与当事人面对面,不可能通过电话办案。

  冒充固定电话行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固定电话行骗。实际上,大部分留的是本市及外地的虚拟号码,该号码一旦拨通,将自然转移到嫌疑人未登记个人资料的手机上。犯罪分子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固定电话容易骗取事主信任,另一方面,该虚拟号码与其使用的手机均不用注册个人资料,可以逃避公安机关打击。

  警方提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一定谨防上当。

  提醒 天上不会掉馅饼

  石市公安局法制处民警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市民不可贪图便宜,不要轻信意外之财,这是防范诈骗案件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防线。

  在预防各类诈骗中,要注意各类电话、短信的来源,一定要核实清楚,千万不要抱有侥幸、怕麻烦和自以为是的心理;对电话、短信中透露的相关信息如有疑问,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核实账户信息,不要急于转账或透露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和手机短信,不要轻易告知自己的隐私情况。

  遇到可疑情况要多与亲戚、朋友商议,并及时拨打公安机关、金融部门的常用客服电话进行多方查证核实;在接到骚扰电话时,应该引起重视,必要时可以拨打“110”报警;不要按照陌生人的指令在银行ATM机上进行转账操作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不要轻易将卡号、存款密码等告知他人。

  银行、司法部门都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群众家中存款密码,以及要求转账等;多关注媒体、公安部门通报的案情,增长防骗知识。(记者 董世杰 通讯员 王永青 齐世铭)

发表评论: 】 
(作者: 责任编辑:王艳)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