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华,声音不老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观众信息服务亭位于场馆前方的一个大方蓬里,内侧端坐着一位老人,满头乌丝,一副黑框眼镜,身板硬朗,精神矍铄,他就是年逾85,本次北京奥运会第二高龄的志愿者尙慕周。那么他与声音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这位尙慕周老人抗日期间负责宣传工作,解放后加入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六十余年歌剧演出历练了一幅好嗓子。他很兴奋地告诉我们,虽已过天年,但我的声音不老,我的声音还很年轻,可以胜任场馆汉语播音工作。当我们同尚慕周老人沟通时,他确实咬字清晰,中气十足。
8月10日上午,北京在连续的燥热后终于迎来了甘露。然而对场馆的观众引导员而言,这也许不是幸事。雨水增加了现场观众疏导工作的难度。尙慕周老人自告奋勇,披着雨衣,手持喇叭,发挥他声音的优势,积极引导观众入场。此时此刻,似乎时光流转,青春燃烧的岁月历历在目,这位85老人用声音谱写了一首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赞歌。
我的歌声来自新疆
服务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的志愿者除了北科大的在校大学生,还有一支来自新疆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来自远方,却不顾风雨兼程。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的安检大棚里有一个音箱,后面坐着个帅小伙,拿着话筒,为排队等待安检的观众朋友放送音乐,传递信息。他就是来自新疆的志愿者张磊,广播科班出身,北科大场馆广播员,主持功底雄厚,善于调节现场的气氛。观众朋友都知道,热门场次比赛的安检费时费劲,排队等候总是枯燥难挨。作为广播员,安抚,调动观众低迷的情绪是首要任务,张磊不仅主持能力过硬,还乐于高歌一曲,愉悦的音符驱走等候的不快,在安检口就开启观众愉悦的奥运观赛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