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往事如风 >> 正文
北宋时昙花一现的中医讲习班
http://www.hnta.cn 2009-1-12 来源:大河报 点击:
    北宋 范仲淹 政治家 文学家 开封任职 翰林院 中医讲习班 北宋的范仲淹不仅是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对医学也很有见地,曾说过“不为良相,愿为名医”的名言。他在当时的京城开封任职期间,曾奏请皇帝在翰林院举办中医讲习班。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他除了对国事提出诚恳而实用的建议(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重视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等)外,还非常关注当时社会上良医太少、医疗事故多的现实,认为这是国家对医学不够重视而导致的后果。因此,范仲淹就上奏皇帝,他说:“《周礼》有医师掌医之政令,岁终考其医事以制其禄,是先王以医事为大,著于典册。”指出周代就很重视医学。范仲淹在上奏中还特别提到当时京城开封的医学状况令人担忧的实际情况:“今京师生人百万,医者干数,率多道听,不经师授,其误伤人命者,日日有之。”他恳切建议朝廷:“选能讲说医书三五人为医师,于武成庙讲说《素问》、《难经》等文字,召京城习医生徒听学,并教脉候及修合药铒。其针灸亦别立科教授,经三年后方可选试,高等者入翰林院充学生祗应。”其实,范仲淹恳请实施的这种做法,相当于现在由国家在首都举办的中医讲习班,既要设置医学基本理论、医疗、针灸、药学等必修课程,还规定学习年限与选试办法,这对于提高习医者的医学知识和诊疗技能以及选用高水平的医生,都很有好处。范仲淹觉得,如果能够设立这样的中医讲习班,则“……不致枉人性命,所济甚广,为圣人美利之一也”。范仲淹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同意。
  于是,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开始,北宋的国子监在翰林院选派任职尚药局的名医孙用和、赵从古等人,到开封武成庙为学生讲授《素问》、《难经》及其他医学著作,使北宋的医学教育获得了空前的振兴和繁荣,参加听讲的习医者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令人惋惜的是,范仲淹遭到了朝廷里保守派的攻击和排挤,不久,范仲淹的参知政事职务被罢免,中医讲习班也在京城开封随之解散。(配图为范仲淹像,与原文无关)
作者:王吴军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