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姓氏寻根游 >> 历史名人 >> 正文
郑国,治水勇修郑国渠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9-3-24 来源:中华文化信息网 点击次数:

    郑国,治水勇修郑国渠

    郑国,战国末期韩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战国末期,秦国崛起,东进中原,占领了周王室 的旧地荥阳,陈兵于韩国边境,韩国危在旦夕。韩醒惠王设“疲秦之计”,想诱使秦国将人力财力用于大兴水利,以解燃眉之急。于是派遗郑国星夜兼程,赶赴秦国,给秦王蠃政献上一条“富国强兵”之策:郑国对秦王说,水害与水利本为一体,有水害需当治理,无水害可兴办水利。堵和疏的办法,固然得之于治理水害,但是,同样可以用于修堤筑堤渠,引水浇灌。
    秦国无水患可治,却可大兴水利。关中沃野千里,祗是雨水太少。关中东部是渭 洛二水入河处,三水交汇,地下水位高,一经蒸晒,地面出现盐硷,百里茫茫,寸草不生。如果能修一条长渠,引泾水灌溉,干旱自然解决。时值关中连年干旱,军用粮草供应不足,秦兵无法继续东进,秦王正为粮草而苦恼,郑国之策正中下怀。秦王求利心切,不惜耗费巨大的资财,选精壮劳力,投入引泾工程。

    郑国怀着非常复杂的心情开始主持修筑这项巨大的水利工程。他暗自决定,不管将来形势如何,一定要搞好这项工程。他在广泛勘察 精心比较的基础上,找出了一条渠线。渠首自池阳(今陕西泾阳县)的瓠口,渠尾入北洛河,由西至东绵延三百余里,灌溉4万余顷。地形虽然复杂,但渠干一登上台?,就如?屋行水,居高临下,最大限度地扩大流域的灌溉面积。在缺乏勘察设计和仪器的古代,郑国凭借经验和勇气大胆设计,敢于引水上?。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广大民工的辛勤劳动,于公元前235年竣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水利大师,将此渠叫做“郑国渠”。在我国历史上,郑国渠是一项开凿早、工程大、施工技术高超的水利工程,它改变了关中农业区的面貌,使八百里秦川成为富饶之乡。
发表评论: 】 
(作者: 责任编辑:李海芳)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