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内黄县有一片神秘的沙丘,传说4000多年前,颛顼和帝喾两位君主曾相继在这里发号施令,统治华夏大地。如今每年4月中下旬,总有数十万民众自发拥向这里,祭拜这两位华夏民族的祖先。
二帝陵穿越千年风沙
一场新雨过后,沙地没有了浮尘,姜黄的颜色看上去很顺眼。高低起伏的沙地上,几条青砖铺底的深“沟”向远处延伸。“沟底”又大又厚实、被磨损得凹凸不平的古砖,这“沟”是不久前“出土”的元代道路。
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西北的这块沙地,是豫北有名的“二帝陵”,据传中国上古帝王颛顼和帝喾就埋葬于此。因颛顼号高阳氏,帝喾号高辛氏,当地农民又把这里叫做“高王庙”。这些最近“出土”的道路,是元代祭祀“二帝陵”时的专用甬道。
这条元代甬道,是当地清沙的最新发现。1986年前后,当地要求清理二帝陵积沙、恢复祭祖活动的呼声越来越高,随后内黄县数次进行大规模清沙。在清沙中,唐宋殿基、元代护陵墙等先后被发现。在沙土下面,还清理出横七竖八埋着的100多块历代皇帝留下的御祭碑。这些石碑连起千年时光,记述了历代皇帝派官员专程前来祭祀的史实。从这些数量庞大的御祭碑,我们可以想见当年祭祀活动的隆重和盛大。
二帝陵的再次“失落”,是在100多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间。晚清时期,国家动荡不安,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衰微。由于年久失修,无人保护,二帝陵的建筑逐渐倒塌,最后被飞沙掩埋。
近年来,民间的祭祀活动逐渐兴旺。农历三月十八相传是颛顼的生日,每年这个时候,就有数十万人自发前来祭祀,由此形成了规模盛大的庙会。内黄县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在二帝陵遗址上建起了新山门、拜殿、配殿和碑廊。2002年开始,官方在这里举办公祭活动。
祖先崇拜源自远古时期
在中国古代,祭祀祖先和打仗同为国家最重要的事情,这是从文明的源头时期就形成的传统文化。
远古时期,人对自然界所知甚少,逐渐产生了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神秘感、依赖感和敬畏感,进而对它们顶礼膜拜,出现了天象崇拜、山川地石崇拜、火崇拜、动植物崇拜等。而对自身生命现象的神秘理解,则催生了灵魂观念和祖先崇拜。
据研究,山顶洞人就已经有灵魂的观念。他们埋葬死人时,常以燧石、石器、石珠和穿孔兽牙等做随葬品,这些都说明他们具有灵魂观念。因为灵魂无形,能够接触的只是其象征--尸体,所以灵魂崇拜就主要表现在埋葬和祭祀的仪式上。
从灵魂崇拜出发,进而发展为祖先崇拜。古人相信,祖先的灵魂对于血缘后代的作用是双重的,既可造福子孙,也可以降祸子孙。因此为了祖先在另一个世界同样能生活,同时也为了祈求祖先的保佑,祭祀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
中国古文献和传说中,记载了许多重要祖先,如女性祖先女娲,男性祖先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等。对他们的祭祀和崇拜,是联结各阶层、各地域,形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元代和清代,少数民族统治全国,但恰恰是这两个朝代对二帝陵的修护和祭祀特别看重,祭祀规格更高。这正是当时统治者的高明之处。
韩国留学生虔诚祭祖
面对“帝喾陵”碑刻,卞注映双膝跪在沙土地上,恭恭敬敬地三拜九叩。这个容貌清雅、衣着入时的异国女子,行如此“土”的礼节,引来不少当地农民围观。但卞注映神情专注,叩拜的动作从容而优雅。
卞注映是韩国人,毕业于韩国中央大学,眼下在河南中医学院攻读中医博士学位。她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她是华裔,这次是专程从郑州赶来参加祭祀的。她不清楚祖先是什么时候去的韩国,但知道卞氏是周文王的后代。她说:“这次听人介绍说帝喾和周文王有关系,所以来这里寻根问祖。”
问起该怎样叩头、怎样祭拜,当地五六十岁的农民都说不清楚,更不用说年轻人了,但卞注映的一招一式却似乎很“专业”。记者询问之下得知,她果然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卞注映说,韩国对传统文化看得很重,学校都开设有家政课程,除教学生做衣做饭、家庭理财的技能外,也教各种礼仪:如何礼貌待客、如何鞠躬、如何拜祖等等。“拜祖的时候,男女动作是不同的。”卞注映边说边比划。
卞注映说,她家在韩国不算“少数民族”,但她家的户籍上注明是“华裔”。她家和韩国社会是完全融为一体的,去年她父亲去世时,还获得了金大中总统颁发的军人终身荣誉勋章。卞姓在韩国算是望族,他们有自己的族谱,有家族内部的刊物。卞氏家族还定期聚会,讨论本族的发展和兴衰,相互勉励。
卞注映停顿下来,似乎难以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她抬头远望,但见油菜花铺出的嫩黄色的"画布"上,线条遒劲的枣树尽情地张扬着个性,瘦硬的枝干和暗红的颜色诠释着沧桑的意蕴。
她的目光移到几棵开满淡紫色花朵的泡桐上,突然找到了表达自己的思路:“一棵树开满了花,现在很漂亮,可如果失去根的话,明年就不知道怎么样了;保持了根脉,在土里吸收水分、养分,明年还会开出美丽的花。我们寻根问祖,就是要保住自己的根。”
神秘古城埋藏多少秘密
二帝陵北边,有一段两里多长的古代夯土城墙,残高约两三米。这里如今是一个村庄,叫大城村。从村庄的名字看,这是一座古城遗址。
至于这座古城是什么所在,当地的资料说法不一,有的说是顿丘古城遗址,有的说是卫国都城帝丘遗址,还有人认为是颛顼和帝喾的都城。说法很多,但没人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帝丘和顿丘都是历史上的名城。以帝丘为国都的卫国是春秋时代的重要国家,是著名政治家商鞅的故乡。而顿丘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叙事诗《氓》提到的地方:“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个古城遗址到底是帝丘、顿丘还是颛顼和帝喾的都城?不管是哪一个,都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