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出炉”需全球协作
我们平时看天气预报时,感觉就是几个数字和一些术语,其实,这些看似简单的数据,都是全球气象工作者共同协作的功劳。
据郑州市气象台台长李社宗介绍,目前在我国境内有2000多个气象台站(其中河南有109个),每天每隔3个小时他们要对自己负责区域内的气象状况做一次观测,并把数据通过卫星通讯系统传送到北京的气象通讯中心。
全球有5个类似的大的通讯中心,分布在全球各地,如欧洲、美洲等地,这5大通讯中心同时接收自己所负责区域内的天气数据。然后,这些数据在5大通讯中心之间交流,实现共享。
共享之后,北京气象通讯中心拿到了全球的某一时段的气象数据,再通过卫星通讯系统传递到全国2000多个气象台站,台站再把这些信息发送到各个气象台。
气象台接收到这些数据后,通过特殊的分析平台,分析各种天气因素。
“气象人员通过气象专家分析这些云图和线条,可以作出天气判断。但因为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大家意见会有差别,所以大家需要到会商室里讨论,最后形成一种比较集中的意见,就是天气预报,然后对公众发布。”李社宗说,“所以,每次天气预报都要全球气象工作者的集体协作,经过很复杂的程序,才能出炉。”
一楼展板:
天气符号
气候系统
气候系统模式结构示意图
气候系统模式中的重要过程和相互作用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示意图
河南的主要气象灾害:干热风、干旱、洪涝、大风、大雾、雷电、暴雨、台风、冰雹、沙尘暴、寒潮、暴雪。
避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