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候,颍桥南北街两端均建有文昌阁,刻有“颍谷”二字的青石勒额镶嵌在北阁门正上方。这块“颍谷”石刻为长条青石,长1米,宽0.5米,厚0.1米,“颍谷”两个楷体大字,笔道浑厚,遒劲端庄。颍谷,按明朝《万历襄城县志》记载:“在县北四十里”。流经颍桥镇、颍阳镇的这段颍河,上下游落差大,河床下切,岸壁陡峭,状若壑谷而得名颍谷。古代著名典籍《左传》载:“(颍考叔)颍谷封人”,也就是春秋的郑国大夫颍考叔为此地人。

1913年,英美烟草公司到颍桥推广烤烟,一行人租借住在冯家大院,这是冯家大院临街大门。颍桥是中国烤烟发源地,清朝至民国年间,颍桥商贾云集,百货荟萃,异常繁荣,素有“小许都”之称。民国时期,仅英、美和上海等地所设烟行就多达63家。颍桥大华烟厂用当地烤烟卷制的“育衡”牌香烟远销国外,“颍考叔”、“三星”、“白飞机”等牌号香烟,畅销陇海、平汉铁路沿线。街面上另有粮行10多家,大街两侧排满杂货行、干果行、洋布行、药行、油坊、饭店、旅馆等,还设有邮电、税务等机构。

今天,古镇盛况不减,依然繁华,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熟牛肉、烧鸡、浆面条、嫩豆腐、豆腐脑、“羊皮”烙馍等风味小吃,色味俱佳,举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