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02年,河间王司马颙发兵洛阳,讨伐司马冏。他发檄文让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做内应,围攻并火烧司马冏府第。司马乂率领身边的100多人关闭宫门,奋力拼杀生擒司马冏,并将其送到惠帝面前。看惠帝似有不忍,司马乂又果断地将司马冏及其党羽处死。
司马颙本以为司马乂人少势孤,会在火拼中被司马冏杀掉,那样自己就可以收拾残局,上台大显身手。但他没料到司马乂能除掉司马冏,还执掌了朝中大权。郁闷不已的司马颙开始出损招儿,先是派人刺杀司马乂,没有成功,又联合成都王司马颖出兵讨伐洛阳。
公元303年,司马颙的部将张方率军七万,与司马颖的二十万大军一起兵临洛阳城下。惠帝诏令司马乂为大都督迎击,双方连战数月,司马乂胜多败少,固守洛阳,双方僵持不下。到了次年正月,城中开始缺粮,闹起饥荒。由于司马乂贤明果断,对惠帝始终礼敬有加,将士们虽疲惫不堪,仍同心协力,以死效劳。张方见求胜无望,都打算撤兵了,可在洛阳城里的东海王司马越帮了他一个大忙:此人觉得洛阳城迟早会被攻破,到时不好收场,就与禁军将领勾结起来,趁夜收捕司马乂并将其押送到金墉城。
将士们想营救司马乂,继续抵抗司马颖。司马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张方,张方便派兵三千赶到金墉城,将司马乂抓了出来,生生用火烤死。可怜司马乂功败垂成,抱憾而死,时年28岁。
成都王司马颖如愿被立为皇太弟,他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一带)的“根据地”遥控政权,毫不掩饰自己的夺位野心。
3、多少人满盘皆输
被卷入八王之乱的诸侯王,还剩下三个,就是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和东海王司马越。为争夺最高权力,他们继续互相残杀。
公元304年,惠帝以司马越为大都督讨伐司马颖。在荡阴(今河南汤阴)之战中,司马越大败后只身逃走,惠帝司马衷身中三箭,被俘后被送往邺城。随后,司马越在封国积聚力量,攻破邺城,司马颖又挟持惠帝逃到洛阳。
当时,司马颙远在长安,坐镇洛阳的是司马颙的部将张方。张方强迫惠帝和司马颖迁都长安,以便将他们置于司马颙的控制之下。至此,司马颙终于实现了独揽朝政的愿望,只是这好景也不会太长。
公元305年,司马越发兵关中,讨伐司马颙,称“张方劫迁车驾,天下怨愤,欲奉迎大驾,还复洛阳旧都”,并让他杀掉张方。司马颙见自己不是司马越的对手,慌忙杀了张方求和。次年,司马越将惠帝迎回洛阳。
司马颖的皇太弟称号早已被废,一直流亡在外,三年间连澡都没洗过。公元306年9月,他被抓捕后缢死,时年28岁。
就在这年年底,惠帝司马衷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他活了48年,当了17年傀儡皇帝,曾在颠沛流离中饱受惊吓和屈辱。如今,司马越觉得留着他已经没用了,便用毒饼结束了他的生命,并拥立他的弟弟司马炽为帝,即为晋怀帝。
紧接着,司马越以晋怀帝的名义下诏,让河间王司马颙回到京城洛阳任职。按说司马颙半辈子钩心斗角,应该知道回来没有好果子吃,但他不知是走投无路还是心存侥幸,竟然接受了这个诏命。司马颙和三个儿子赶赴洛阳,途中他们的车被拦下,司马颙被司马越派来的人缢死,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害。
现在,有实力的七王已相继被杀,司马越看似成了最后的胜利者,事实上他的结局也好不到哪儿去。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已使京师洛阳遍体鳞伤,西晋王朝奄奄一息。少数民族趁机起事,就要推翻司马氏的统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