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故事 >> 正文
怕死的李讷“策马回” (俗世奇人)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6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今儿个咱们说的这个人也算“奇”,但他的“奇”,传播的是负能量。

  这个人叫李讷,唐朝人,做过浙东观察使、河南尹、华州刺史、兵部尚书、太子太傅。

  老李做官做得不少,也都不小,但做人做得不行。

  宋朝王谠的《唐语林》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唐朝咸通初年,洛阳一带流传着一首民谣:“勿鸡言,送汝树上去;勿鸭言,送汝水中去。”

  古代的民谣很多都是谶(chèn)语,比如东汉末年的“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就是诅咒董卓的,董卓最后也真的“不得生”。

  上面这首民谣,一看就是预言洛河要发大水。

  洛河果然发大水了,其时李讷为河南尹。

  《唐语林》中记载:“是年大水,讷观水于魏王堤上,波势浸盛。”

  魏王堤有来历。唐朝时,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名胜,后来唐太宗将此池赐予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因此称魏王堤。

  这里原来风景优美,此时却岌岌可危。

  一看“波势浸盛”,李讷吓坏了,“于是策马而回”。

  对于这样的父母官,老百姓十分看不起,“时人语曰‘昔瓠子将坏,而王尊不去;洛水未至,而李讷已回’。”看人家汉代的王尊,黄河水猛涨,冲垮了堤坝,仍坚守在大坝上;再看我们的父母官,水还没漫过堤坝,就慌慌张张地逃走了。

  摊上这样的父母官,老百姓只有遭殃,《唐语林》中记载了此次发大水的后果,“是时男女多栖于木,咸为所漂者,父母不能救”。

  我就奇怪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老李如此贪生怕死,史书上居然没有追责的记载。

  就这样一个没材料的父母官,居然还会作诗,他作的诗居然还被《全唐诗》收录。他只作了一首,名字叫《命妓盛小丛歌饯崔师御还阙》,“绣衣奔命去情多,南国佳人敛翠娥。曾向教坊听国乐,为君重唱盛丛歌”。

  实在不怎么样。

发表评论: 】 
(作者:陈旭照 责任编辑:曾玉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