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故事 >> 正文
“砚台春秋”之看着美就行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1/4 来源:洛阳市旅发委 点击次数:

  

    上回说到,铜砚好看不好用,摆阔挺好,研磨急死人。
    瓷砚比铜砚好不了多少,也是那种“看起来很美,用起来很累”的东西,只适用于“外貌协会”会员。
    文物则另当别论。洛阳华夏文房文化博物馆的南北朝青瓷砚(如图)可是宝贝,本身就是供人观赏的,看着赏心悦目就好。
    南北朝是个动荡却浪漫的历史时期,孝文帝迁都洛阳,花木兰女扮男装……刀光剑影处流淌着妩媚温柔,有一种很矛盾的和谐。
    瓷砚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的。由于制瓷业的迅速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砚台大量涌现:细密瓷土烧制,砚心处不施釉,以便研磨,外有简单纹饰。
    受审美潮流及制作工艺的影响,那时的方形瓷砚较为少见,最流行的便是圆盘形瓷砚。圆形砚台多为三足,也有五足、六足、八足、十足甚至更多足的珠足砚。
    砚足的存在很有必要:汉末至南北朝,虽然胡椅已传入中原,但大部分汉人还保留着汉代的习惯,伏在矮几上写字,有足的砚台高一点儿,用着方便。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澄泥砚、端砚尚未盛行的朝代,对文人墨客而言,这样的瓷砚挑不出毛病,大概已算极好的了。

发表评论: 】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