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节日饮食
按农历讲每年农历二月二,农户要炒炒豆,即用黄豆炒熟后食用,还要吃“抓糊”(煎饼一类的食品),就是用面搅成稀糊,面糊里放入调料和红、白萝卜细丝或青菜丝,搅拌均匀后,摊在烧热抹上油的鏊子上,烤熟后食用,农民叫“抓糊”,中午吃捞面条。
五月五要吃粽子,煮大蒜、煮鸡蛋,还做炸焦叶。
六月六吃干饼,就是在面里掺上芝麻、盐、五香粉,擀成烙馍一样大,放在鏊子上炕熟再炕干,后掰成碎块食用。
七月十五日,有吃饺子有吃熬菜,花样比较多。
八月十五日,吃月饼,吃饺子。
十月一日,各家都要炸油馍尖、油饼。油馍尖是用酵母发好面,在案板上擀成薄面块,再用刀切成菱形状,放在滚油锅里炸熟食用。油饼是用发酵后的面擀成比饺子叶大的圆状,在里边包上拌好的豆腐、粉条、香菜或掺上榨熟的白萝卜末,包好后放在滚油锅里炸熟后食用。除自家食用外,闺女要回娘家,外甥要去外祖父家,提上炸好的食品为死去的老人上坟。
腊八要吃腊八粥,早上做好后,还要先盛上一碗,先敬天地祖先、亡父母,然后留下初九、初十两早上各分出一半倒进早饭锅里,掺拌食用。
腊月二十三,在长葛西半县及中部都在晚上吃汤面条,古桥一带的东半县吃饺子。中部有些村子,一个村内姓黄的吃饺子,其他姓吃汤面条。还要烙发面饼,即用发酵的面,烙成小圆饼,搁在鏊子上炕熟食用。还要吃灶糖,在解放初期,关系好的农户,要用发面饼夹住灶糖互相送到家里。
腊月三十日除夕晚上,吃饺子。在饺子中,包上一枚硬币钱,家人谁吃住这个饺子,象征来年有福有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