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三年,宋太宗为了收复被石敬唐割让给辽的幽云十六州,发动了对北辽的战争,张去华再次被委以督运军粮的重任,奉诏领河北转运使事。不过,他这次没有能够出色完成任务,所督运的军粮被辽军设伏截击。张去华因督粮不利调任知陕州(治所在今河南陕县)。临行前,他向宋太宗献上自己的新作《大政要录》三十卷,宋太宗阅后下诏褒奖,赐绸缎五十匹,并决定将他留在京师。
端拱元年,太宗任命许王赵元僖为开封府尹,同时,授张去华开封府判官、殿中侍御史陈载开封府推官,并赐服紫、佩金鱼袋,享受三品高官的礼遇,各赐钱一百万。
宋太宗将张去华、陈载召至殿前,告诫他们:“你们都是朝中端士,朕特加选用,希望你们能尽心辅佐亲王。”宋太宗还通过枢密使王显传达他的旨意:有意立许王为太子,希望身为亲王幕僚的张去华能够恪尽职守,辅佐好许王。一年后,张去华迁左谏议大夫(正五品上)。
但是,张去华却因在开封府判官任上徇私被贬官,辜负圣恩。事情是这样的:庐州尼姑道安向开封府状告自己的弟妇,而她的弟妇是左散骑常侍徐弦的外甥女,徐弦私下写信给张去华向他求情。张去华顾及与徐弦的友情,借口被告不在开封府而不予受理,并将案件退回庐州审理。道安不服,就在京城的登闻鼓院击鼓喊冤,控告徐弦与张去华徇私不公。太宗闻言大怒,贬张去华为安州司马,赋闲反省。
一年后,宋太宗怒气渐消,决定重新用张去华,任命他为将作少监(从六品)、知兴元府。张去华还未赴任,又改知晋州(治所在今陕西临汾),后迁秘书少监、知许州(治所在今河南许昌)。
宋真宗即位后,张去华复官左谏议大夫。他向真宗献《元元论》,主张国事当以养民、务农为急,受到真宗的嘉奖。不久,张去华迁给事中、知杭州(治所在今浙江杭州)。
在知杭州任上,张去华竭力主张减轻两浙民户沉重的赋税负担。北宋政府保留下了吴越钱氏时期的民丁钱,即便是人死后民丁钱也照旧征收,这是极不合理的。张去华上奏朝廷,要求取消两浙的民丁钱,管理财政的三司官员却认为两浙是财税大户,不宜去除,这让张去华倍感失望。咸平二年,张去华调任知苏州(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张去华感到自己政见难以被朝廷采纳,又没有入朝做官的机会,决定辞职。他上疏请求分司西京(洛阳)。所谓“分司”,是一个只享有俸禄而没有实权的闲职。他的请求很快得到朝廷批准。
洛阳以名花、名园、名居闻名于世,是达官贵人退隐的好去处。张去华分司洛阳后,不再过问政事,专心经营自己的花园、居室,并建造中隐亭,整日悠游其间。景德元年。他又上疏请求致仕。宋制,官员年70许致仕。张去华只有67岁,还没到退休的年龄,不过朝廷还是同意了他的清求,诏迁工部侍郎致仕。景德三年,张去华病逝,享年69岁。
张去华英俊洒脱,才华出众,善于言辞,有涵养,尚气节。他在担任道州通判时,得知父亲好友何氏遗有二子,无人照顾,就把他们带到京师,送进学馆,供给费用。这两个孩子后来都登第入仕。张去华先后在后周世宗、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朝任职,凭自己的才学得到四位皇帝的器重。但是,由于他在仕途升迁上略显浮躁,加上他为人不拘小节、不修边幅,不能被当时的清议所包容,所以没能入朝,施展更大的抱负。
张去华育有十子,张师德是最小、最受父亲宠爱的儿子。张去华曾打算将门荫做官的资格让给张师德,却遭到拒绝,这令他非常感动。果然,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张师德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荣登榜魁。父子同为状元在当时被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