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艺术周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8-6-19 来源:大河报 点击次数:
作为“海峡两岸艺术周”的重点演出,6月14日和15日,
河南省豫剧二团和台湾豫剧团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联袂演出了新编豫剧《慈禧与珍妃》和大型古装豫剧《清风亭上》,受到了北京观众的热烈欢迎。随后,两个剧团又赶赴新疆,参加“迎奥运·海峡两岸豫剧巡演——新疆行”活动。台湾豫剧团团长、被誉为“台湾豫剧皇后”的王海玲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右图为王海玲在《慈禧与珍妃》中的剧照)。
在以往的交流活动中,台湾的豫剧团是以台湾国光剧团豫剧队的名义出现的,而这次,他们的名称是“台湾豫剧团”。谈到这个问题,王海玲自豪地说:从今年3月6日起,豫剧队成为和京剧团平起平坐的豫剧团,这说明我们多年的努力得到了肯定。
台湾豫剧团能有今天,是台湾几代豫剧人奋斗的结果。王海玲说:台湾豫剧只有一个团,由于视野的狭窄,创作人员的缺乏,生存空间不容乐观,可以说非常艰苦。不仅缺师资,也缺演员,最缺乏的是作曲。豫剧在台湾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河南是豫剧的家乡,人才多,发展也快。10年来,我们邀请河南优秀的豫剧艺术家到台湾进行交流,开启了豫剧在台湾的另一个里程碑。河南艺术家使台湾的豫剧改变了许多,也进步了很多,台湾豫剧从河南吸收了很多养分。
在台湾,豫剧是“外来户”,剧团不多,观众也不多,尤其是半个世纪前内地去台人员逐渐老龄化之后,豫剧存在着唱给谁听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台湾豫剧人在推广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王海玲说:年轻一代不喜欢听戏,好像戏曲和他们无关,一说戏就认为是老古董。戏曲要想办法把观众拉进剧场,拉不进来我们就走出去,走进小学、中学、大学课堂给他们表演,讲解基本知识以及如何欣赏等,培养他们的兴趣。对学生,票价非常低,不在赚钱重在推广。在假期中,为学校教师举办演习营,他们不仅可以拿到考核的学分,而且可以带动影响学生。为了吸引年轻观众,我们还借助现代科技,吸引观众进行“角色扮演”,在虚拟空间里不仅可以当导演,而且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台湾豫剧的观众目前“乡音情结”已经渐淡,也不如河南观众懂行,主要是为了欣赏剧目,因此他们更在意是否好听,更注重整体效果。因此,我们排的戏除了豫剧的特点外,在演员的表演、灯光、舞美、服装等方面都比较讲究。比如说我们这次来内地演出的新编历史剧《慈禧与珍妃》,在演出中就动了不少脑筋。剧中扮演宫女太监的演员在演出前要站在观众席担任迎宾,观众可以和他们照相。演出开始时,他们从观众席走上舞台。演出结束时,慈禧西逃,我们也就从舞台通过观众席下台,然后再上台谢幕。这样就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非常受欢迎。我们在戏曲推广方面的做法内地的艺术家非常赏识,这就是互相学习、相互提升。
王海玲说:台湾豫剧团此次40多人到北京、新疆、郑州和河南的艺术家同台演出,相信我们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作者: 责任编辑:张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