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纸、印画

印时将纸张按不同的张数按“块”夹在自制竹夹上。纸夹牢后,一头插入 “管钉”,一头置于自制灰砖槽中,纸折叠呈“S”状。年画的印制工具多就地取材,采用当地野生植物顶端之茸毛和棕,用绳子捆扎而成。草制圆锥形色刷,一色一刷不能混用。另有敲锤儿、沙袋、沾刷等辅助工具。
年画用纸,旧时多采用本地廉价土造纸、毛边纸,清代以来,年画开始使用规格大、韧性好的日本油光纸。而后来多用中国传统的生宣纸印制。年画200张为一“块”。
色版较线版含色量大,用力过重纸易烂,用力过轻色块不瓷实。左手操 “趟子”作平扫状,每道工序都需精心操作。印黑线版需双手用力,线条才清晰,瓷实。整套动作和过程,要求眼明手快、手眼密切配合,必须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

高档年画与神像画人物之眼眸、胡须、服饰需加套水墨、金粉、套色可多达九遍。普通年画以黑、黄、红、丹、绿、紫六色,先淡后重,依次套印而成。画印好后需停几个小时使颜色 “吃”入纸内。晚上再 “晾”,晾要恰到好处。在印刷时采用透明水色,套版印刷后,色彩中微显木纹,突出了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
年画日常使用分类

明代中期到清初,朱仙镇有木版年画作坊三百多家,生产门神、红纸等。品种有武门神、文门神、神像图、戏出和挂笺等。武门神又分将军、武财神、勇士型等;文门神又分祈福、童子和辟邪型等。 “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这是一首流传久远的民谣。而“门神”就是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画的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为主。他们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