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360° >> 正文
清明小长假 走进河南博物院大三国志展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0-3-30 来源:大河网 点击次数:

    随着曹操高陵的发掘与认证,三国文化热风靡全国。4月1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办,汇集全国34家博物馆精美三国文物的“英雄时代——大三国志展归国汇报展”将在河南博物院开幕。目前展览正在紧张的布置当中,大河报记者昨天独家进入展览现场,亲身感受了浓浓的三国文化氛围。  

    历史与演义的融合

    “英雄时代——大三国志展”是一个中日联合推出的文化交流项目,展品也是由中日专家历经3年寻访,从中国11个省市34家文博单位的藏品中遴选而来。从2008年5月到2009年3月,展览先后在东京、北海道、神户、福冈、名古屋等地举办,之后又转赴国内进行汇报展。在日本期间,参观人数超过了100万人次,创下了中国文物展览在日本展出观众最多的纪录。在国内展览,也是走一路火一路。  

    昨日,记者走进河南博物院展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布置展览。有些文物已经进入展柜,有些文物还静静地躺在箱子里。正在忙碌的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员王景荃介绍说,展览展出各种文物130多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50多件,还有一些是只能在课本中看到的国宝级文物。王景荃说,此次展览是历史与演义的融合,一部分以东汉末年经三国至西晋为主线的《三国志》为蓝本,展品为各地博物馆馆藏的这段时期的文物,又以兵器、政治、庄园、娱乐等为单元进行展示;另一部分则以《三国演义》为主线,展示了后人对三国历史的演义和艺术创作。  

    环首铁刀、诸葛亮连发弩等冷兵器,仿佛依稀可见三国争霸的烽火狼烟;宴乐、造酒、出行画像砖让人对千年前生活的遐想少了些留白;说唱陶俑、诸体书法的艺术精神诠释着建安风骨、魏晋风度……   

    文物中的曹操家族  

    从汉代到魏晋,曹操家族是非常显赫的,甚至影响、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在展览中,有不少文物与曹操家族有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曹操父亲曹嵩的银缕玉衣。  

    玉衣一般是皇帝、诸侯王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即用金属丝线将玉片穿缀而成的尸罩,相传可保存尸身不腐。根据身份等级的不同,可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丝缕玉衣、铜缕玉衣。曹嵩的银缕玉衣是在安徽亳州曹氏宗族墓群发掘出土的。曹氏家族自曹腾发迹后,形成一个庞大的官僚群,其宗族墓地广大,而且等级很高,大多为砖石结构的多室墓,墓门多为石结构,饰有画像刻石,墓室墙壁、券顶绘有彩色壁画。

    记者在现场看到,文物柜中的玉衣保存比较完整,整个轮廓清晰可辨,头部还带有玉枕。王景荃介绍说,曹嵩的银缕玉衣全身由2464片大小不等的玉片和银丝编缀而成,分为头部、上装、手袋、裤、靴5个部分,此外还附带玉枕。这种玉衣殓葬的方式在汉代尤为盛行,能使用银缕玉衣的是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一级的人物。曹魏时代,由于流行薄葬,这种玉衣殓葬的形式逐渐消失。曹操虽然是以天子的礼仪埋葬的,但却没有发现玉衣。从这一点上看,曹操不如他爹奢侈。

  

    展览中,有一件是曹操书法“衮雪”的拓片。这两个字原刻在陕西汉中褒河水中的一块巨石上,高70厘米,长181厘米,隶书“衮雪”,署名“魏王”。这两个字的来历据说还有一段故事。公元209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失利,又错杀杨修,懊悔之余,曹操来到褒谷山口,当时正值夏秋之交,褒河水波浪翻滚,激流涌雪,曹操感慨之余挥笔写下“衮雪”二字。随从提醒曹操,“衮”字少了三点水,曹操却打趣道:“江中之水甚矣,何须画蛇添足?”是不是曹操所书,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影响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极重要地位的《汉魏十三品》。  

    “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台到底长啥样?此次展览不单现场做了模型展示,还展出了从河北临漳邺城遗址铜雀台出土的龙首石构件。王景荃说,此青石螭首应为铜雀台转角处的角螭首,属于铜雀台装饰螭首中体量最大的一种类型。  

    展览还展出了山东曹植墓中出土的砖铭拓片影印件等与曹氏有关的资料。来自河南临颍汉献帝庙的“受禅表”拓片记载了魏王曹丕受汉献帝之禅让,立为魏国皇帝的史实。  

    “摇钱树”与“百花灯”   

    大地有泉皆化酒,长林无树不摇钱。“摇钱树”在民间传说中非常神秘,究竟会是什么样呢?这次展览中展出了一件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万福狮象村的东汉绿釉陶座铜摇钱树,记者在现场看到,“摇钱树”高度超过1.5米,而且制作精细。树座为红陶绿釉,上塑“天禄”、“辟邪”二神兽。树身为青铜质,由树干、树叶和朱雀组成。树干分六节,上挂大小叶片64片。小叶片分别插在大叶片两侧。大叶片分三种造型,一是桑叶状,上铸“五铢”9枚和西王母坐像、仙人骑驴、狩猎等图案;二是松柏状叶片,上铸“五铢”5枚,西王母坐像等;三是小叶片,上铸“五铢”3枚,树梢为一展翅朱雀。王景荃说,摇钱树采用失蜡法范铸,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此类物件是东汉四川地区墓葬中特有的器物,具有较高艺术及研究价值。

  

    展厅中,与“摇钱树”遥遥相对的是出土于河南济源的“百花灯”。该灯高度超过1米,由底座、承盘、擎柄三层组成。球面底座上满布捏塑成型的形态各异的动物,承盘上有羽人御龙饰件,擎柄中部有四枝鹤形灯盏,上部有凤形顶灯。灯身上既有红彩、白彩、黑彩,还有紫、红褐、黑褐等色调。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座灯的标准名称叫“彩绘神兽多枝陶灯”,因其形如花枝俗称“百花灯”。这类东西不是实用品,而是墓葬中用的,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长明灯”吧。 

 

    曹操高陵文物展现  

    曹操高陵的发掘与确认,引起世人注目。大三国志展到河南展出,会不会增加曹操高陵的文物呢?王景荃介绍说,河南博物院为这个展览新增充实了不少文物。曹操高陵的出土文物因为还在整理当中,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一般不会很快展出。此次是否展出,目前还在协商当中。曹操高陵的考古发现肯定会在展览中体现,使其成为大三国志展河南站的一个亮点。

发表评论: 】 
(作者: 责任编辑:牛苏晋)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