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城上空战国争雄的硝烟好像还在笼罩,汴州城改朝换代的喜悦仿佛仍在沉浸。东京城如梦的繁华似乎就在眼前,汴京城落败的萧条貌似仍在诉说。是什么让我们迷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什么把我们定格在时光的镜像里?昔日的的金戈铁马在我们的耳边仍旧铮铮作响,旧时的热闹繁华还在我们脑中不断浮现。古老的开封,母亲河畔的古都,将我们一同带到那谜一样的时光隧道里。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 。
开封与洛阳、郑州、安阳、西安、北京、南京、杭州并称中国八大古都。这座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都市,多次毁于战火水患。与我国历史上被毁后抛开旧址择地另建的其他都城不同,虽然黄河泛滥带来的泥沙一次次将开封这座辉煌一时的名城掩埋,但人们又一次次地在原址上重建家园。掩埋在泥沙深处的座座古城,就“墙摞墙”、“路摞路”、“门摞门”、“马道摞马道”,叠罗汉般叠加起来。考古资料表明,开封的地下,竟埋着基本处在同一区域的6座城池。摞在最上面的,是清代开封城。最下面的,是战国时期魏国的的都城大梁城。而其中城市规模最为庞大的,则是一千年前“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国际大都会——北宋国都东京城。
在开封大梁门北侧的古马道博物馆,我就目睹了这一“城摞城”奇观。
作为“七朝古都”,开封历史文化积淀之厚实可想而知。这种积淀,不但散见于众多的历史名人和无数的历史故事,而且深藏于这里的民间生活习俗。像其他北方城市很少见到的通宵达旦的夜市,就是北宋古都的流风余韵。有这样的文化底蕴,那些“城摞城”式的仿古建筑,自然很容易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传达出某种传统文化理念,唤醒了某种历史生活图景。走过包公湖畔的包公祠、开封府,你自然会想到了什么叫做“廉正”;走过杨家湖畔的天波杨府,你自然会想到了什么叫做“精忠”。而那条宋都御街,御街北端据说是宋徽宗与李师师幽会之所的“樊楼”,以及根据张择端画意营构、座落于风光秀丽的龙亭湖西岸的“清明上河园”,则让人想起这里曾经的繁华和香艳。
游览完开封天色已经不早,我驱车返回郑州。从这里到繁华喧闹现代都市气息浓郁的郑州市区,仅需30分钟车程。汽车在奔驰,古色古香的开封渐行渐远。时空转换中,我不由陷入沉思:在汹涌而来的经济大潮中,开封,还能继续守住这份从容淡定吗?在传统与现代的充满阵痛的碰撞和嬗变中,开封的“城摞城”现象,到底给人们带来什么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