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出游大幕落下,元旦、清明、端午、中秋四个小长假全部结束。旅游业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总数长达12天的小长假比去年五一黄金周多了5天时间,但由于假期过短,四个小长假出游总数只抵去年五一长假的八成,营业总额只相当于去年五一的七成。(《广州日报》9月16日)
四个小长假不敌一个黄金周,因为小长假这种崭新的旅游模式,一时间无法接轨国人的传统出游理念。首先是时间短,游不远。其次是出游后没时间休息和恢复,对做家务和假后上班都不利。再次带薪休假也不适宜全家出游:一是休假的时间个人确定不了,单位要统筹考虑;二是家人在不同单位上班,不可能同时休假。
面对刚刚出炉的四个小长假,国人还要应对传统节日的风俗,比如清明要扫墓、中秋要跟家人团圆等,如此一来起码要占用一天时间,试问剩余的两天时间又能实现多少“旅游大计”?于是,很多国人宁愿选择在家休养,也不愿匆匆忙忙不做准备就外出旅游。
但是,别忘了今年是法定节假日调整后的第一年,总体来说,国人还未能适应小长假的休假方式,从而使得今年小长假旅游人气普遍不足。多年以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旅游观念,怎么可能说变就变?笔者以为,小长假取代黄金周这种全新的休假模式,要彻底扭转国人的出游惯性,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旅行社还未能适应崭新的休假方案,没有较好地开发短线旅游线路,这种缺陷亟待旅行社弥补,只有参透了小长假的旅游本质,才能规划出赚钱的旅游模式。旅行社与其整天叫嚣新休假方案的种种不是,倒不如反思自身的旅游概念是否迎合游客的要求。有道是“弱肉强食”,处于市场经济下的旅行社更应该认真去检讨“四个小长假为何不敌一个黄金周”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