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360° >> 正文
洛阳举办世界邮展意义何在?回归大城!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9-4-9 来源:河南商报 点击次数:
    历史上,13个朝代在洛阳建都,当历史的车轮将一个个鼎盛的王朝碾得粉碎时,随之而去的是一座城市的王者心态,洛阳就这样成了一个低调、安静的中原小城。

    随着连续26届牡丹花会的成功举办和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的日渐提升,这座曾经的历史名城再次变得躁动不安。他们认为,洛阳的目标是国际性大都市,理应有更大的舞台。

    回顾——激烈角逐争得举办权

    4月7日,直到晚上9点多,来自洛阳师院的志愿者小赵才站起来,伸了一天里的第一个懒腰,他的任务是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
    “在洛阳生活了19年,第一次来这么多记者。”小赵扬了扬手中的签到本说,到晚上9点记者人数刚刚突破300人,看见这个就不累了。
    和小赵一样,大多数洛阳人都明白这届邮展的来之不易:洛阳世界邮展是唯一一次并非花落世界知名大都市的世界邮展。
    在8日的记者招待会上,2009世界邮展执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洛阳市市长郭洪昌细数了历来举办世界邮展的城市:1999年北京,2000年伦敦,2001年布鲁塞尔,2002年汉城,2003年曼谷,2004年瓦伦西亚,2005年悉尼,2006年华盛顿,2007年圣彼得堡,2008年布加勒斯特,2009年中国洛阳……
    说到洛阳时,郭洪昌特意加重了自己的语调,因为作为洛阳申办世界邮展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更能理解来之不易的含义。
    2007年牡丹花会期间,洛阳得到消息:中国很可能申办2009世界邮展。经过分析论证,洛阳做出申办2009世界邮展的决定。

    “当时还有人提出质疑,像洛阳这样一个二线水平的城市怎么可能去申办世界邮展呢?”郭洪昌说,但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战胜了许多国内外知名城市,包括台北,最终取得了邮展的举办权。

     动力——举办26届“花会”后回归“大城”心态

    在外人看来,一座中原小城去申办世界性的大会,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洛阳人做了,而且做到了。谈及原因,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白马集团职工邓志芳认为,洛阳敢于申办世界邮展说明洛阳自信了,曾经失去的王城心态和大城心态又回来了。
    与邓志芳的感性不同,2009世界邮展执委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委宣传部长王立林则显得更加理性,世界邮展选择洛阳有其偶然因素,更有必然原因。洛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集邮活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近年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并且有着成功举办各种展会的经验。
    说起洛阳的展会经验,就不得不提到洛阳牡丹花会。从1983年洛阳举办第一次牡丹花会开始,洛阳人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26届牡丹花会。
    每年的花会都是洛阳全城的一场盛会,“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扩大开放”,在给洛阳带来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也给洛阳带来了大批的投资,刺激了洛阳社会、经济全面的发展。
    跨越式的发展让现在的洛阳充满信心,他们迫切希望有更大的舞台来表演。在洛阳看来,2009世界邮展便是这样的一个舞台,所以郭洪昌发出了“倾全市之力来办邮展”、“要办就办最好的世界邮展”号召。
    显然,洛阳人如愿了,今年的邮展第一次实现了国际集邮联84个成员大团圆,英皇室送展的“黑便士”等众多难得一见的珍品都将与观众见面。

   影响——洛阳借世界邮展实现“大城”梦想

    “我们预计,邮展将带来洛阳跨越式的大发展,这与我们国际性大都市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郭洪昌说,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洛阳与世界性都市还存在一些差距。世界邮展就成了他们的一次机会,他们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服务。
    每年,洛阳都会上马一批为花会服务的工程,4月6日,随着瀛洲大桥通车,标志着2009年花会的28项花会工程全部完成。
    “我们在洛河上建起了三座大桥,又建好了新的洛阳博物馆。”郭洪昌说,这次洛阳是代表河南、代表中国举办世界邮展,所以一切都是高规格的。
    街道整洁、市民热情,甚至连志愿者的挑选都是高标准的。据了解,在1万多名报名的志愿者中,洛阳最终选择了其中的1200名,这其中包括了20多名奥运志愿者,也包括全国道德模范河南中医学院的王一硕。
    在郭洪昌看来,举办世界邮展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硬件上的完善,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带来的先进技术文化才是洛阳最希望得到的。

    王立林表示,世界邮展过后,如果再有类似的国际性活动,只要条件允许,洛阳都会积极参与,因为每一次对洛阳来说是一次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好机会,也是一次提升城市水平的好机会。

     展望——洛南新区,回归国际大都市的支点?

    如何提升城市水平,成为洛阳人迫切的希望和关注的话题。
    接近郭洪昌的人都知道,郭洪昌最近几年一直在读几本关于城市发展的书籍,也更喜欢与人交流城市发展方向的问题。
    “我们注意到,国际上所有知名城市都是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点,洛阳已经具备。”郭洪昌说,但有一点洛阳还有很大的差距,那就是现代化。
    而对于几年前的洛阳来说,要文物还是要现代化,这架天平生来无法端正。
    向北是邙岭,古墓最集中的地区;向西,有周王朝的墓;向东,有汉魏故城遗址。
    要想有现代化,有发展,只有跨过洛河向南发展。随着洛南新区的开建和初具规模,要文物还是要发展这样的选择题似乎不再那么难做了。
    显然,在许多洛阳人眼里,洛南新区,已经成了洛阳成为国际现代都市的一个支点。
    直到听到郭洪昌“为了文化和现代化兼得,我们搞了洛南新区”的声音,人们才注意到,洛阳的“大城市”野心几年前就开始了,只是你我不了解而已。
     世界邮展,牡丹花会,给了世界一个了解洛阳的机会。
发表评论: 】 
(作者: 责任编辑:李海芳)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