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游客在日常的工作中,忙忙碌碌,早就有了出去旅游的心思。好不容易凑齐了人,挤出了时间,千挑万选选出了一条旅游线路,高高兴兴的出游!对行程安排的景点充满向往,也把自己出游几天的人身自由交给了导游。我们是消费者,拿钱买的应该是尊重和开心快乐!
“糟糕,又带了一个垃圾团!”这是笔者最近一个假日出游时偶然听到的。地接导游和司机“不避嫌疑”用当地方言进行的对话,直接表达了对我们这些外地游客在购物商店消费不力的不满。
当初在选择旅行社时,听到这一旅行社负责人信誓旦旦的承诺、看到上门推介的年轻女导游甜美的笑靥,我们还以为出行必能享受“上帝”的待遇,而实际上,我们的旅途很“垃圾”。比如旅游线路设计,旅行社宁可把行程中的黄金时间安排给购物商店,也不给我们魂牵梦绕的西湖。进了所谓的购物商店,更好比鱼儿进了倒须篓,只能进不能退,不顺着由各类商品组成的狭长通道前行,根本就找不到出口。再比如,我们对低劣的食宿安排稍有微词、对频繁进购物商店稍有不满,便招致导游和司机的讥诮。而且在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同时,还多了一个“垃圾”的头衔。
普通游客常常天真地以为自己是“上帝”,其实,在某些缺乏有效机制制约、一味逐利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面前,游客还有“上帝”的感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