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导游之家 >> 考试无忧 >> 正文
关于导游词的一些看法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8-10-17 来源: 点击次数:

相关内容点击进入论坛

   经常有导游来找,问要导游词。本着能帮忙就帮忙的想法,有资料保存着的就给,没有资料  的往往就是口述也尽量给他们讲一讲,实在没有也不清楚就上网查查看,反正是尽点力吧。  回想自己刚入行的时候还不是经常彷徨无依的,谁没有新进的时候呢?

  一来二去多了,心中对此未免也是有了点看法,在这里拿出来分享一二。

  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了”(意思肯定没错,文字是否如此就不得而知了,我一向不背书)。其实这世间原本哪来的导游词啊!不就是有人请上些写手写上几篇介绍(写城市、写景点、写典故),或者导游们讲着讲着,交流融合,然后流传开来就形成了所谓导游词,进而成了新导游们甚至是初到贵境的老导游们的“救命草”。拿到以后拼命往脑瓜里面塞,更有甚者连觉都不睡,竖起床板来背诵,唯恐遗忘,第二天出团只好化装成“国宝”出门见客人了。

  至于吗?!

  当然,对于这样的导游们,我敬佩其敬业精神。不懂就学是对的,但是也应该考虑考虑方法。如前所说,我一向不背书,但是带团时通常上车讲解一两个小时是常事,那么讲的都是什么?

  前头是固定的三部曲:一是自我介绍、欢迎词,二是行程概述,三是注意事项。

  这三项可长可短,视车程远近、时间早晚、自己状态、客人反应进行调整,有的长话短说,有的短话长说。对目的景点的介绍,有地接的完全可以一笔带过,没有地接就大致介绍一下,不必讲太多(除非你很熟悉)。接下来就是沿途讲解,讲解内容包括出发地到目的地沿途所经过的城市,有传说、典故的不妨讲讲(最好是那种大家都知道一些但不详细,你却能清晰讲出的那种)。或者讲讲沿途景致、所见所感,以一种引导聊天的方式进行,毕竟客人出游时通常都处于心理兴奋状态下,沿途看到的都会有点新鲜感(即便是平常生活中也会碰到却因习以为常而忽略的),只要你捕捉到,予以加工,就能引起客人的兴趣。或者可以准备几个拿手的故事和笑话,在话题欠缺是用于救场。当然可以准备一些曲目,在实在没有什么好讲的时候唱一唱,活跃气氛(我常备的只有一首怪歌,真正救命用的,因为当年做港团地接时听到客人说起别的导游上团唱歌,评价是“像个卖唱的”!自此我除非不得已决不唱歌)。  或者纯粹聊天,天南海北、时事新闻、日常生活等等都拿来说事,就像开保险柜,不断尝试,不对口那就转话题,对上口了就穷追猛打。

  如此一来个把小时那是手到拿来的事?

  当然有朋友会讲,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啊。我认同这个说法,的确挺难,尤其是刚开始。这就要求平常做工夫:

  一是自我介绍、欢迎词要准备好,做到熟极而流,要生动活泼,有自己的风格,让客人刚一接触就有深刻印象(开朗、欢快),最好是能让大家都笑起来,那么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二是行程概述,主要讲的是这个团的行程,在拿计划的时候就应该看清楚,我当时带团经常在车上拿着行程边读边解释(不愿意背,又怕讲错)。有客人曾经问我:“你不知道行程吗?或者没有去过?”。我的回答是:“不是,只不过我刚刚出团回来,拿上计划就跑。有时候不同的团即使线路相同,行程也可能有变化;而最怕就是我的行程与你们的有出入,影响你们享受旅程就不好啦!”。这样一来,客人也就释然,爽快的拿出行程来对照了,这一招,百试不爽!至于景点,车上少说也是好的,一方面有地接的话你把景区都讲完了,他(她)讲什么?你又有人家熟悉吗?另一方面就算没有地接,你就打算到了景区让客人自由活动而不讲解?如果真是这样又另当别论了。

  三是注意事项,老生常谈的东西了,抓住“食住行游购娱”六个字,一个一个讲,既方便又实在,然后才是当地特色的需注意问题。下来就是沿途讲解,要求的就是你的知识面和对事物的敏感度,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啊,需要平常的积累。

  对于景点的介绍(真要你来讲的话),也简单:

  一、学会讲故事;  二、学会掌握讲解词的脉络和知识点;  三、学会把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形成故事。

  这样一来,你就有了创新的“改版”导游词了,而且是有你独特风格的(当然要尊重原著,尤其象数字什么的敏感或需要严谨的东西可不能乱来)。

  有了以上的方法,你还需要象考导游证一样死记硬背吗(那些只适用于“试场”,不适用于“市场”)?不要再扮演熊猫了,换个米奇的形象面对客人吧!大家都好。

发表评论: 】 
(作者: 责任编辑:张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