轺车是一种由一匹马牵引的轻便车辆,我国古代经籍如《墨子》、《史记》、《汉书》中都有记载,它是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专供上层贵族或帝王乘坐。甘肃省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的这辆东汉时期的木轺车马,高 94厘米,长126厘米,宽87.7厘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汉代木雕作品,也是现存汉代木轺车马保存较为完好的一件。
马的神态被刻画得十分突出,它的造型是按当时“良马式”的标准模式精心制作的。汉武帝时,依大宛马铸“金马”为良马式立于长安。马头部的塑造注重体面的转折,凸凹分明;躯干则以半圆形体块概括,形成方圆相济的形态,体现了刚健与柔美、庄重与流动的完美结合。马的头、颈、身、四肢和耳、尾都是分别制作,再用榫卯接合或粘连的方式组合而成。马头上双耳高竖,目若悬铃,挺胸扬尾,神态被刻画得十分突出,显示出良马的雄健气势。车舆的设计真实地再现了轺车构造复杂的形制和精巧的木工技艺。车的整体造型轻便简洁,与马的雄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根据这辆车的样式,可以判断墓主人是享受六百石至一千石食禄的官吏。中国两汉时期墓葬中出土的木雕文物主要有俑、动物及车船模型等立体雕刻和木椁板上的浮雕两类。东汉木雕在雕刻技法上仍以突出外轮廓为主,细部多用彩绘表达,因此雕制时用刀简练,块面棱线分明,仅在头部稍作细部刻画,作风拙朴浑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