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封神榜 >> 广而告之 >> 正文
山寨进化手机新鲜出炉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9-1-8 来源: 点击次数:

    面对越来越“雷”的山寨文化,面对越来越泛滥的山寨手机,我们在迷茫,我们在彷徨,我们在反思,但我们不能把这一切的罪恶都推在“山寨”二字上,就像我们不能把中国山寨机泛滥的根本原因推在MTK方案上一样。

山寨机上的CMMB手机电视功能

  菜刀去杀人还是切菜,主要的控制因素是用菜刀的人是何种想法。同样的道理放在MTK方案上,难道山寨机的泛滥就全是MTK的错,君不见采用Windows Mobile甚至S60平台的“板儿机”比比皆是,它们也是山寨机家族中的一份子。

标新立异的产品设计

  而像联想、海尔、中兴等国产手机大品牌采用MTK方案也不鲜见,你就能说它是山寨机?其实最关键一点,就是没有弄明白“山寨机”称谓中“山寨”二字的本质及由来。

水立方手机

  有数据称,以MTK方案为首的山寨机已经占全国市场分额的三成以上,现目前山寨机的现状如何了。这还得先看一下山寨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有人说山寨机最早始于标有CECT品牌的杂牌手机,这些实际上只是冒用CECT的品牌。但是在02年前是很难见到山寨机的,因为那时候的整个行业产能还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最多的也只是贴牌机,真正山寨机开始现身还是在03、04年,到07、08年蜂拥而至发展到一个极高的高度,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iPhone的山寨版

    第一阶段 共享设计方案
  初期主要是购买日韩设计方案,因为当时手机设计方案价格较高,经常有一女多嫁的情况发生,最大的笑话就是某国产厂商推出一款新品号称是经过了数千研发人员多年的研究,外形独创有特点,结果第二天在深圳华强的山寨机集散地就发现了一模一样外观的产品,连模具都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品牌换成了其它的不出名品牌。

    第二阶段:简单模仿 做工粗糙
  国产手机厂商把05年开始的溃败大部分责任归于山寨机的兴起,确实在05年开始,MTK的单芯片一体化设计方案,不仅将当时流行的MP3音乐、手写大屏、外扩存储卡、摄像头等热门功能集成在内,更大的优势是降低了设计方案难度,提高了集成性,将所有设计及软硬件结合因素全部由MTK进行解决,使得手机制造更方便,这也催生了大量的手机生产企业和山寨机品牌的诞生,一直到2007年初,这个阶段的山寨机还停留在MTK方案的简单应用上,主要依靠低廉的价格来吸引用户的注意。

山寨版PSP手机提前现身

    第三阶段 — 贴身肉搏 真假难分
  经过了2007年初国家相关部门“严打”的整顿,山寨机反而越绞越旺盛,品牌越绞越多,在模仿造诣方面也越来越强,很多机型都能做到让业内人士难辨真假的境地。消费者只要对手机稍不了解,就可能陷入消费陷阱。市面上热销机型几乎都惨遭复制,像 N73、N95等最热门机型市面上甚至有多达数十款的复制机在热卖,甚至还有模仿诺基亚8800的机型流转到俄罗斯,被认定是诺基亚新出的产品,闹出了一个国际笑话。而仿制iPhone也有数十个版本出现,还有“桔子”手机与苹果iPhone对打擂台,这个阶段的山寨机因为没有牌照的桎梏,更大胆,也更无耻,什么热门就仿什么,真正是“安能辩我是雌雄”。

    第四阶段 — 主动出击 创新不断
  当前的山寨机文化已经脱离了原来的模仿轨道,走向了创新。可以说山寨手机不但是中国制造,更是中国创造,功能非常齐全,产品设计灵活多变,诸如7个喇叭、4个摄像头、电击手机、验钞功能等手机层出不穷,大屏幕手写MP3拍摄双模双卡一应俱全,像火箭手机、AK47手机、水立方手机、布娃娃手机,这是都是“中国式智慧的体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除了层出不穷的“雷”机,山寨机功能方面改进也不少,宣传方面同样是噱头不断,偷拍、大屏、手写、电视等概念全都完美的融入进来。

佛教人士专用手机还带开光

佛教人士专用手机还带开光

魅族手机山寨血统重

魅族手机山寨血统重

  现在的山寨机,已经不是一个产业的问题,像山寨明星,山寨笔记本,这都是最近新兴的热点。可以说山寨已经不是一个行业的问题,是一种文化,一种流行的元素。

  专家一定要有符合专家身份的言论和水准。说这句话时,我想到了最近看到的不少关于山寨机的报道和某些自称为专家的观点,从称天语是山寨机之王,到将MTK 上升到为山寨机“助纣为孽”的高度,再到夏普因为采用了MTK的方案也被污蔑成山寨机……太多的新闻报道失去了本该有的原则——那就是凭事实说话。

  山寨机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我相信前面说得很清楚了,关键因素并不是采用了何种解决方案,特别是将MTK与山寨机划上等号实在是幼稚的表现,像展讯、飞思卡尔等都有单芯片解决方案,你敢说山寨机没有用到这些?作为一名所谓的专家,你就代表你比普通用户在这个领域更精通更有发言权,一言一语都要慎重,像前两年闹出的电脑上“熊猫烧香”病毒传染到WM智能手机上的类似笑话就不要再重复了,很丢人的。

    转载自:http://blog.qq.com/qzone/119507/1231295796.htm 不代表本站观点

发表评论: 】 
(作者: 责任编辑:王艳)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