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一个“总结年”,既是改革开放30年,也是网络10年。和《改革开放30年》、《外交30年》、《影像30年》等命题对应,以《我的10年》、《我的童年》、《我的家族史》为题的“命题作文”被广大草根网民接受,这一年,开始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全民写史时代…
《我的10年》只是这场全民写史运动中的一个角落,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大网站、大社区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不同类别的草根史热潮,例如起点中文网号召网民写家族史,推出家谱写作系统,吸引的是年长者对自己家族的回忆。
在海内网上,流行的则是“晒童年”,因此《我的童年》成为全民写史热潮中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对日渐遥远的童年时光的回忆,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积极参与。
“晒童年”缘起于2008年初,2月,百度贴吧中一段名为《80后的回忆录》的视频在一个多月里吸引了近400名网友跟帖,并被推到了相关帖子的最顶端,视频中有“80后”熟悉的动画片、令人难忘的玩具、小时候经常吃的零食以及曾玩过的经典游戏。这种共同怀旧的趋势引发了更多网友的参与,于是,慢慢有更多的网民拿出自己曾经的童年经历来和大家分享。
在古城热线的古城茶秀论坛内,也有网民将“改革开放三十年”话题具体到自己身上,号召大家叙述自己的30年生活变化,用以纪念这场伟大的变革。
这样的草根史,虽然带有极其浓烈的个人色彩,但是相比于博客中对当下生活的描写,还是能吸引较高的点击率,博客回复量也颇高,而且回复内容也不同于一般博客、帖子的嬉笑怒骂,而是更为严肃的感慨、反思。其实,历史就是由每个人组成的,个人史也是民族史、国家史。你说呢?
专家观点
私人声音有了出口
“从表象看,这和中国人喜欢总结的传统有关,中国人有‘回头看’的历史传统。”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王春泉说,在30年的历史变革中,整个民族发生了巨大的位移,从整个社会历史角度来看,“全民写史”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
他对整个社会背景进行了深层次分析: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传播时代,它建构了一个传播新场域,给个体多种声音提供可能性,让私人声音也有了出口。因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结构性变革,社会学家称之为“断裂社会”,社会各个阶层相当于一个个碎片,有些群体在社会发展中会被“抛”出去,甚至不在社会格局中,呈现出来的是底层人士逐渐增加的焦虑,这些焦虑需要发泄和疏导,于是,网络提供了抒写的平台,通过私人的抒写来排解焦虑。
当然,底层也通过抒写,希望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获得主体认同,因为过去国家角度的抒写中,例如主流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并没有个体价值的描述,不会充分表现底层的个体作用。“这样,很多有书写能力的人群,都参与到了个人写史热潮中,告诉大家:我也是建设中国的一个分子,我要获得个体认同。”
现象分析
“你写了,我看后很感慨,我现在虽然没有写,但是我很想写。”在一个空间跟帖上,有人表达出了这样的心声。为什么这样的全民写史出现在2008年?大多数人相信,“全民写史”的现象不是偶然发生,这是人们的从众心理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网络语境下的自由表达
“每一个人都想表达,这种表达的欲望或意识在这一两年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有大的社会事件时,每个人都想发表自己的看法,争夺话语权。”华商网编辑王钾铸认为这是目前网民表达欲望强烈的体现。
此外,他认为这样的现象出现在2008年,也不是一个偶然,因为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在密集地渲染30年中的变化,这个变化触及到每一个人,于是大家自觉地投入到写史热潮之中。
“这个变革改变了无数普通人的命运,因此,普通人的感慨也是非常多的,在政府、媒体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舆论渲染下,在网络平台的便利条件下,这种表达水到渠成。”他说。
王钾铸说,促成全民写史的客观条件,则是网络手段的逐渐成熟,尤其是博客,它打破了过去只有权威、专家等人的话语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