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足虫又名马陆虫或草鞋虫,有多种,喜聚群活动,繁殖极快。“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便是形容的千足虫。 值得一提的是,千足虫是严重影响家庭环境卫生的虫害——千足虫分泌物不仅臭,且具腐蚀性,若触及皮肤能引发刺激肿胀、水疱性皮炎,眼睛或口接触后则严重发炎。
虽然千足虫有这么大的害处,但是其也有于人类有用的一面,它可以作为药用。
【药名】马陆
【别名】蚿、蛝、百足、马蚿、蛆蟝、马蚰、秦渠、飞蚿虫、马轴、蚐、千足、刀环虫、马驩、百节虫、
【汉语拼音】ma lu
【英文名】Milleped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ronopolites svenhedind(Verhoeff)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从掸子虫体内提取制得的陇马陆素抗菌剂(有效成分为苯甲醛)在体外抑菌试验中,表现出广谱抗菌作用。高浓度时对部分细菌有杀灭作用,但一般呈抑制作用。它对肠道菌有较好抑制效果。有青霉素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掸子虫蒸馏液有短暂的升高血压、兴奋呼吸的作用,并可兴奋肠、子宫平滑肌,使之产生节律性收缩。从该虫蒸馏液中分离出的“虫酮”作用与蒸馏相同,而分离出的“虫胺”磷酸盐反而有降压作用。实验观察到虫酮与虫胺互相配合能更好地调节血管功能。
【归经】心;肺经
【功效】破积;解毒;和胃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科属分类】圆马陆科
【拉丁文名】Kronopolites Svenhedini
【主治】症积;痞满;胃痛食少;痈肿;毒疮
【生态环境】栖息于山崖阴面有腐殖质的草丛中或树阴凉处。
【采收和储藏】6-8月捕捉,去净杂质、泥土,晒干或烘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四川。
【用药禁忌】有毒,内服宜慎。
【动植物形态】宽跗陇马陆,身体呈圆柱形,长26-30mm,宽2.5-3.5mm。雄性略小。由20个体节组成,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头部有1对触角,无眼,有侧头器;胸部由1-4休节组成,第1体节无足,第2-4体节各有步足1对;腹部由5-20体节组成,第5-18体节的后环节腹面各有2对步足,第19-20体节无足。第20体节后端有肛门,称为肛节。侧突不甚发达,侧突后有臭腺。胫节与跗节愈合成的胫跗节部宽大,是此种与同属其他种的区别点。
【功效分类】解毒药;祛风痒药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药材基源】为圆马陆科动物宽跗陇马陆的全体。
【用法用量】内服:研粉或制成片剂,1-2g。外用:适量,熬膏,研末,或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