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鲁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培训班开班,旨在增强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意识、业务素质、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水平。鲁山县文化艺术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50余人参加培训。
信阳农林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史亚奇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发展、申报非遗项目等六个方面做了精彩讲解。信阳农林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方志宏从非遗的内涵及价值特征、鲁山非遗内容概况、非遗项目评审申报概况等各方面进行深入讲解。信阳农林学院旅游学院教师李泓蓉以“视觉中国,文化之旅”为主题开展培训,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分析了故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案例,结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活态展示、江西景德镇的系统性、多样性、传承性和龙泉青瓷创新性等特色展馆进行分享。
此次培训为全县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工作者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启发,对进一步加强鲁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有效保护和非遗传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据悉,鲁山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遗项目丰富多彩,截至目前,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7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9项、市级20项、县级48项。下一步,鲁山县将加大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主动积极协调各区域非遗项目交流互鉴、共同发展,可持续推进传统工艺振兴,科学实施非遗记录工程,让非遗“活”起来、“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