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号,电影《小门神》上映首日票房破3000万,热闹的贺岁档终于迎来了一部适合带娃观看的动画电影。电影凭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演绎,得到了众多观众的赞扬。财神爷爷、土地公公、花仙子、门神神荼和郁垒……一部电影让一大波已经消失的神仙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

自《大圣归来》燃爆影视圈,就有不少人感叹,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电影《小门神》的成功也验证了这一点。“天界危机,神仙下岗”的剧情设定颇有现实意义:财神爷身挂股票指数,土地爷被迫提前退休,颜值担当花仙子在人类的育花温室面前毫无用武之地,昔日守家护院的门神岗位也变得存在价值极低。这不禁令人反思,究竟是我们放弃了“神仙”,还是神仙“放弃”了我们?门神、除夕、过年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我们究竟遗忘了多久?

小时候,过年最开心的是穿新衣戴新帽,坐在爸爸肩膀上看戏杂耍、看花灯、吃米花。而今天祭灶、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放爆竹……这些过年的习俗,不应该只存在于回忆和影像中。或许人们不知道,清明上河园在传承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道路上,已经坚持了十多年。


民俗风情浓郁,挑扁担、乘龙船、清园“牛人”吹糖人的马大吹,以及上善门的下人头攒动……多个民俗节目都上了电视;“民俗绝活”、“气功喷火”、“王员外招婿”等精彩演艺,令场下观众拍手叫好。——这是2016年元旦,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赏民俗绝活,品汴梁一梦”为中心,对清明上河园喜迎元旦的重点报道;对清明上河园景区中展现的我国民俗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做了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