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柳枝飘拂,鸟语花香;眼前,小桥流水,廊亭水榭……好一派诗情画意的滨水风光!犹如城市动脉的二支渠,经过提升改造后,已成为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城区内重要的生态景观廊道。每年三四月份,碧波荡漾的渠岸边,樱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二支渠也逐渐成为鹤壁市樱花文化节的一部分,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樱花里”。
二支渠艺术生态长廊 李晓青 摄
· 一廊三区多节点
二支渠作为鹤壁市重要的水文街区,在改造前,两岸空间分配局促,绿化层次及空间布局无序,整体风貌缺乏主题和统一性。
“经过总体设计,我们确定了‘一廊三区多节点’的目标,并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改造手法。”淇滨区市政建设发展中心工程科科长刘寅表示,其中,“一廊”指二支渠艺术生态长廊;“三区”指生态廊道—滨水漫步区(华山路至兴鹤大街段)、艺术长渠—时尚生活区(兴鹤大街至嵩山路段)、活力水岸—精致园林区(嵩山路至泰山路段);“多节点”指的是沿渠多个景观功能空间,主要为休憩驿站、滨水平台、阳光花房、灯塔书屋、健身空间等。
在统一风貌的前提下,淇滨区在打造“三区”时,围绕不同区段的生态风貌及周边建筑功能,结合淇河文化与《诗经》文化等元素,进行整体规划和主题打造,营造“绿满鹤城、樱花满城、银杏秀城、处处竹园”的景象。
如今,沿着二支渠自西向东,仿佛先后在森林氧吧、时尚之滨、精致园林间穿梭。改造后的二支渠,已成为鹤壁市“最美生态景观廊道”和最具吸引力的滨水休闲场所,与淇河风光带、最美樱花大道形成城区休闲内环格局,为市民提供一站式休闲游憩空间。
改造提升后的二支渠成为网红打卡地 李晓青 摄
· 成为网红打卡地
对二支渠进行改造时,淇滨区以“精耕细作”替代“大刀阔斧”。“我们以‘艺术长渠·活力水岸’为理念,在保护‘城韵水脉’的基础上,做好五大核心提升内容,彰显‘创新+生态’的高质量发展建设模式。”刘寅说。
五大核心提升内容包含东西全段范围U形空间内的水系、绿化带、沿街建筑或围墙,车行道、人行道,以及两侧沿街空间、街头绿地等区域。
道路分级设计,确保步行游径贯连通畅。原本两边都能通车的设计变成了南侧通车、北侧步行,形成了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形地势,同时水面上增加了桥梁。改造后,游客的活动空间大大增加了,也使一些实景演出项目能够充分展示。
疏解现状种植,丰富绿化层次,一树一景。采用“花境”应用形式进行绿化,尤其是花池的植物设计手法,采用花灌木、彩叶灌木及多年生草花搭配而成,实现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景观效果。
滨水建筑改造,提升街区风貌功能用房。对两岸商业业态、建筑外观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风格,并在原有特色餐饮的基础上,融入非遗老字号、茶馆、咖啡屋、甜品店等文旅新业态。
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综合功能景观配套。增加滨河亲水平台、休憩空间、景观坐阶、植物花境、沿河建筑立面改造等。“特别是夜间,灯光工程大放异彩,配以美妙的音乐,营造出如梦似幻的秘境。”刘寅说。
丰富旅游景点,提升旅游形象接待能力。在二支渠上开设了迎宾水吧、漫猫咖啡等,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元一体的城市休闲夜游打卡地。
现在,二支渠已成为鹤壁市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到了节假日,汉服走秀、非遗演出、萨克斯吹奏、诗歌朗诵等线下活动更是此起彼伏、高潮迭起。
一体化生态提升后的二支渠与华夏南路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十字长街。如今樱花盛开,快带着亲朋好友来打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