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夜的碰撞,情与景的交融。全国大型行浸式绝壁光影夜游《郭亮1972》,7月1号在新乡南太行万仙山景区震撼上演。
行浸式夜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方式,也是当下最受欢迎的夜游游玩方式之一。以山水、绝壁为实景空间,通过高科技全息影像技术,实现立体全方位的多维视觉体验、实景场景与虚拟情景重叠呈现,把游客带入历史空间里体验动人传奇的故事。
01.《郭亮1972》创作的时代背景
庆建党百年、忆红色初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新乡南太行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历经数月成功开创《郭亮1972》,以光影手段再现挂壁公路的开凿过程,致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情歌颂自强不息的郭亮精神,激发全民爱党敬党的无限热情。
02.《郭亮1972》讲述的什么故事
郭亮村位于海拔1700米的悬崖上,郭亮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在隧道开通之前通往外界的路只有一条最宽处只有1.2米,最窄处仅容两只脚通过的天梯小道,百姓的生活非常艰辛。
《郭亮1972》主要讲述在1972年2月,村里组成“13壮士队”开始修路,在没有大型机械、测绘工具的情况下,村民苦战5年,经过悬索挂壁测量、钢杆凿赤岩,铁锤破石壁,打通35个天窗,打烂4000把八磅铁锤,耗尽12吨六棱钢杆。
经过5年多的浴血奋战,终于在119米高的绝壁中凿出了长1250米,宽6米,高5米的绝壁通途,郭亮村悬崖挂壁公路于1977年5月竣工通车,这条绝壁长廊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郭亮挂壁公路的开凿突出体现的郭亮人民大无畏的“愚公移山”精神。
《郭亮1972》融合了当今最先进的声、光、电、影、音等多媒体技术,以实景再活化、原真性再现为创作初衷,将“抡锤掌钎”、“砸钢钎火花迸发”、“十三勇士铁锤破石壁”等挂壁公路开凿过程生动还原,使游客听到、看到、感受到,通过行浸式的游览方式让游客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凝神聚力、战天斗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郭亮精神。
03.《郭亮1972》呈现的是什么
《郭亮1972》为全国大型行浸式绝壁光影夜游,布局在新乡南太行万仙山景区,绝壁长廊,体验时长40分钟左右。
以1250米郭亮洞崖壁为演绎载体,应用大量的高科技光影技术,科技感浓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借助声光电、全息影像、裸眼3D、AR增强现实等多媒体科技融合为演绎手段,让游客边走边体验,然后参与其中,打造创新型行浸式文旅体验。
通过3D投影、AR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实现虚实结合的视觉奇观,再现挂壁公路开凿过程,彰显自强不息的郭亮精神,献礼建党百年。
7月1号,让我们置身于万仙山景区《郭亮1972》,感悟郭亮精神!感悟太行精神!为中国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