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资讯 >> 正文
一条路,让豫北小山村蝶变全国网红村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4/7/27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点击次数:

        堤岸慢行、露营烧烤、池塘垂钓、摩旅骑行,豫北小山村成了刷爆朋友圈的网红村。每到周末,游人如织,这样的画面放在以前,全村都没人敢想。

        7月24日,记者来到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探访这里山村蝶变背后的故事

路通了,小山村变身网红旅游打卡地

       位于济源南山森林公园核心腹地的承留镇大沟河村,森林植被茂密,三五成群的游人或在堤岸慢步,或在亲水闲游。

       “我们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没修路以前,自己村民出行都不方便,更别提有人来我们村游玩打卡了。”大沟河村党支部书记陈东平对记者说。

       如今,踏上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看着交相呼应的红黄标线,陈东平指着不远处的乡村驿站告诉记者,家门口的路修通了,村里整合了600余万元资金,改造粮站旧所,新建咖啡书屋、识丁造物手工文创店、围湖栈道、农业公园等一批休闲旅游景点。“我们还引导村民改造老屋窑洞,建成窑洞饭店、悠然草堂等农家乐,每到周末,游人如潮,我们村可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陈东平口中的“家门口的路”指的是济源南山产业旅游路,道路全长19公里,途经包括大沟河在内的29个行政村。以“银线串珍珠”的方式,道路将531铁路公园、南山森林公园、留庄民兵营、小浪底西霞院水库等22个景点有机串联,将蔬菜制种、生态养殖、林果采摘等重要节点有效贯通,实现了公路运营、旅游发展、农民致富三者融合、互动共赢。

评不出万元户的穷山沟,变身人均收入3万元的网红村

       一路通,百业兴。南山产业旅游路的提档升级,吸引了众多外地投资商的青睐。

       花石村党支部书记周全喜告诉记者,通过“集体领办+群众入股+引进社会资本”的发展模式,撬动社会资金2.23亿元,先后建成花安沿渠生态旅游路、音乐漂流、千亩梅园、滑雪场等一大批旅游项目,形成春赏花、夏玩水、秋采摘、冬滑雪的四季产业模式,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探访。

       “花石村从全村评不出一个万元户的穷山沟,变成了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的全国网红村。”周全喜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花石村航拍图

        路修到了家门口,也修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大型农业机械、运输车辆直接开到田间地头,乡村客货物流实现了全覆盖。道路沿线的济源绿茵种业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蔬菜制种总面积达5.93万亩,为当地农民增收7200余万元。

“一路一码”“扫码识途”,在全国尚属先例

       它还是一条智慧公路。扫一扫,就能告诉它讲穿过那些村庄、途径哪些景点。

       原来,2023年以来,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村公路服务中心以“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率先创新实施了“一路一码”“扫码识途、畅游济源”数字化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工程建设,在全国尚属先例。

       以“一路一码”“扫码识途、畅游济源”为引擎,以数字化信息平台为载体,在农村公路沿线设置了“扫码识途、畅游济源”图文标识公示版,建立完善了配套的数智信息平台。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统一设置二维码标识牌,科学建立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平台。实现了管理服务一体化、信息内容多元化,信息查询便捷化、信息系统智能化,全面提升了管理能力、服务效能和服务品质。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建军表示:“近年来,我们重点打造的南山产业旅游路,不仅打通了城乡双向通道,激活了乡村造血功能,也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谱写新篇章,让更多的乡村投资因交通而来,产业因交通而兴,城乡因交通而美,群众因交通而富。”

发表评论: 】 
(作者:樊雪婧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