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10月2日下午来到旨在发展和推广印尼传统文化的阿伦·阿伦中心参观。几位手工艺人正在绘制当地传统的巴迪蜡染印花布,彭丽媛仔细观看,并在主人邀请下拿起画笔在布上认真临摹。她还同老手工艺人、残疾人工匠亲切交流,夸她们心灵手巧。
巴迪克蜡染
印尼的蜡染工艺在当地叫作巴迪克。巴迪克也泛指这种工艺染成的花布或以其制成的服装,被称为印尼国宝。印尼国家博物馆和谷歌不久前共同宣布,现在只需在网上点击鼠标就能欣赏巴迪克蜡染。不仅有高清图片,人们还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巴迪克制作的详细过程。
神态安详的印尼爪哇妇女手持当地的特制工具,耐心而细致地用液态蜡在棉布上绘出繁复的图案,通过上蜡、染色等一道道工序,将一匹简单的白布变成珍贵的艺术品,宛如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印尼皮影木偶戏
正如京剧脸谱让人想到中国,哇杨皮影戏(Wayang Kulit)则让人想到印度尼西亚。在近千年的岁月里,皮影戏在印尼曾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文化生活支柱,被视为印尼的国粹。2003年爪哇皮影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名录。
皮影戏古来有之,关于其起源据说有三种:一是来自印度,因为流传的剧目中大多是印度神话和史诗的情景,比如《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就是一个重要的证据;也有源于中国的说法,北宋以后经马来半岛传入爪哇岛,岛上的居民以此来驱魔散鬼,降妖护法;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印尼本土,11世纪时从爪哇王室逐渐传到印尼各地,在爪哇印度湿婆教时期开始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