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郏县茨芭镇山头赵村的仿古寨门,一条条悠长的老街,一座座明清古建筑,一棵棵百年古树,似乎都在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古村的厚重历史。
“发展乡村旅游,让俺们这个小山村发生了巨变。”山头赵村党支部书记赵万选说。
古村山头赵
斗转星移六百载
人们进入寨门,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上,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面介绍古村的大彩旗。街道两旁绿化树木整整齐齐,民居屋檐下挂着大红的灯笼、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白色的蒜瓣,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勃勃生机。石磨、打铁铺、古楼、古树等人文景观,让这个山村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
老君庙
赵万选说,山头赵村北靠石嶥山,东邻鲁医河,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山村。山头赵村原名山前赵,有6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曾是远近闻名的商贸集聚地。当时村中寨高壕深,人口逾千,有屠行、酒馆、药铺、染布行、弹花机坊、铁匠铺、石工雕刻铺等商号几十家,街上车水马龙,十分繁荣。直到民国时期,山前赵村才更名为山头赵村。抗战期间,该村曾一度是郏县抗日政府的驻地。
古树
山头赵村现存明清古建筑十余处,最有代表性的是赵氏祠堂、关帝庙、老君庙、奶奶庙,还有赵氏家族宅院等。这些古建筑规模不同、形式各异、结构严谨,虽历经风雨仍保存完好。村中有千年古井一眼,如今井水仍然充盈甘甜。14棵国槐、皂角树散落在村子里,这些具有500多年树龄的古树给小山村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赵万选说,目前山头赵村有2030人,该村先后入选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河南省传统村落、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美景如画引客来
近年来,山头赵村利用上级项目建设资金,对村内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
该村新修下水道3200多米,铺设红石路面2500多米,把约300米长的老街恢复了青石板路面;改建了村内大小古迹广场7个,硬化背街小巷排前路8500米,安装路灯120盏,进行了老街墙体立面整治;修复了7处古建筑主体,重建了两座仿古寨门楼,完善了景观石、石桌、石凳、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建设了两个文化广场和一座戏楼;铺设了1500平方米草坪,栽植了3000多棵绿化树,对村里的14棵古树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此外,该村还成立卫生保洁队伍,新建了星级公共厕所,并在石嶥山、莲花山实行了荒山绿化。
同时,该村还成立了大铜器表演队、龙狮表演队、舞蹈表演队和传统打铁花表演队。
长桌宴
热闹非凡
民俗表演
2017年9月,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郏县首届丰收季在山头赵村开幕,附近村民以及郑州、洛阳等地的游客在这里看美景、赶大集、品千人长桌宴、赏民俗表演。
2018年1月,丰收中国过大年活动在山头赵村开场,村里张灯结彩,设下百米长桌宴,约300米长的街道上坐满了八方来客。游客们还观看了流光溢彩的“铁水开花”表演,来自茨芭镇等村庄的民间艺术表演队相继表演了舞蹈、舞龙狮等精彩节目。央视七套《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组现场采访拍摄。随后,央视“丰收过大年”栏目组前来录制《丰收中国过大年走进河南郏县》大型文艺晚会,山头赵村的农民舞蹈队登台演出。此外,新春扶贫山货年集也在山头赵村开市。山羊、土猪、柴鸡、红牛,野菜、野山药、柴胡、山核桃,还有手工制作的柿子醋、柿饼、蝎子酒、红薯粉条等,引得大家争相购买。山货年集从1月2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月底,吸引了多家省、市级媒体,还登上了央视一套《新闻联播》。
2019年春节期间,山头赵村举办了为期15天的“大年庙会”,人民网直播车开进这个小山村,现场直播了该村的打铁花表演。
小山村里“大商机”
一场场规模宏大的盛会,吸引了周边数万名游客,带动了旅游经济的红火发展。
摔碗酒、穿长衫、戴礼帽、持文明棍,乘黄包车游村落;穿新衣、乘花轿,在老街体验古时婚礼……大批游客的到来,给山村带来了新商机。老街两旁摆满山货等售卖摊,卷柏、地丁、鼠耳草、茵陈等中草药分装成袋,插上功效性能标签,方便游客购买;烙馍、烩面等临街餐饮店生意红火;戏曲茶座等节目在街头上演,让游客流连忘返。
山头赵村村委会主任赵殿臣、村民赵听换依托自家的传统老宅,先后建起了农家院,为游客提供别具风味的农家饭菜,每天客人都不下10桌,逢着周末,更是多达20多桌。2019年春节期间,村民赵铁圈全家总动员,卖起了菜馍,一天就赚了1000多元。
古树人家
旅游开发使山头赵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观念也悄然改变。目前,村里售卖土特产、中草药、特色美食、小玩具者比比皆是,旅游业成为山头赵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8月,央视一套电视剧《山河锦绣》剧组在这里进行了多日的取景拍摄,更让山头赵村声名大噪。山头赵村,正一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