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物用活、把文化激活,不求高大尚,但求小而精,用务实心态创意“千年古县”,打造沁阳文化IP。这是沁阳文旅的思路,也是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作为曾经的“首府文化”将要呈现的魅力。
2023年4月10日,记者来到沁阳采访。沁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郑阳有感而发:“沁阳文化有说头,但要深入人心、影响人心,就要让沁阳文化变得有看头、有耍头,进而有甜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意可以激活文化带来新风。”
龙头灯 沁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如何创?沁阳近两年来的表现很抢眼。
2023年3月23日,沁阳怀梆萌妹“穆桂英”表情包上线!在沁阳,与“穆桂英”有关的故事很多。沁阳九渡村有“穆桂英寨”,丹河古道上杨家将的故事留传至今。近百年来,围绕“穆桂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沁阳怀梆的艺人们还创作了一系列经典剧目。
换种表达方式,让年轻人更亲近文化。于是,沁阳以第三代“穆桂英”怀梆戏传承人张玲娟为原型,创作了系列表演包,让“穆桂英”变成了软萌、可爱、勇敢的邻家小妹。
在历史文化名人身上做文章,沁阳文旅别出心裁。
近一年来,沁阳开展的李商隐诗“金句今对”活动如火如荼,其已影响至全国诗坛。沁阳李商隐文学研究会将李商隐600首诗认真研读、精选,并按春、夏、秋、冬选取金句100多条,供全国各地诗词爱好者吟对。目前,沁阳李商隐文学研究会已收到全国各地20余名作者的参赛作品近500首,在全国诗坛极大地推动了“李商隐热”。
文创紫砂壶 沁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在朱载堉纪念馆,记者了解到朱载堉琴回家的故事。自从得知朱载堉琴下落后,朱载堉纪念馆便千方百计传文脉。最终,在多方沟通下,朱载堉纪念馆巧用CT复制了一把朱载堉琴。深度挖掘朱载堉文化,该纪念馆将朱载堉设计的混元三教九流图制成了小夜灯、印在了帆布包,又将最简单的朱载堉乐理知识运用到了一款手游中。
2022年夏季,沁阳市博物馆推出的“文化雪糕”火了。该馆创新性地将沁阳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圣塔的形象做成了雪糕。
不仅如此,在沁阳市博物馆每个文物可能都是会被“创意”的。唐代的龙头、清代的青花百寿瓶花纹被镶嵌在了一件普通的卫衣上,卫衣瞬间有了“灵魂”;小朋友们将三圣塔印章盖在了书本上,书本的文化含量瞬间飙升;神农氏小夜灯挂在了床头,晚上睡觉都能闻到稻香;农历正月十五打灯笼,别人打的是兔子灯,你打的是与众不同的“龙头灯”。
混元三教九流小夜灯 沁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目前,沁阳市博物馆已创作了4大类10余种文创产品,包括文创棒棒糖、文创紫砂壶、三圣塔印章、三圣塔贴纸、文创笔记本、钥匙扣、信封、帆布手提袋、文创表情包、趣味拼图等。
原来,我们还可以这样欣赏文化!
“沁阳创意”实实在在地激活了文化,并让沁阳文化有了看头、耍头。
让文化变“宠物”!其点睛之笔在“融”与“创”。
郑阳介绍,近年来,沁阳通过文创结合、文商结合、文旅结合、文体结合,营造了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惠民的文化风尚。比如,2022年,沁阳成功举办了陶屯斗茶会,将黑陶文化、茶文化、诗词文化、研学旅游等不同元素融合起来,发挥文化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感染人。
三圣塔印章 沁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让文化变“宠物”!焦作其实有资本。3000多年城市文明发展史的积淀,足以让我们自豪、赞叹。而要让历史文化在当代发光、发热,唯创不破不立。
采访中,记者在沁阳各文化场馆都会看到这样一句话:IP化打造,内容化经营,分众式布局,案例化思维,抖音式传播。这是沁阳分享的创意经验。如果按照这样的轨迹行驶,相信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创意沁阳”将会展现在更多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