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行资讯 >> 正文
鸡公山的“国宝”们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2/4/8 来源:鸡公山景区 点击次数: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前身是鸡公山林场,始建于1918年,是我国最早的国有场之一,由我国著名林学家韩安先生任第一任场长。1982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1982]87 号文件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经国务院国发1988]30号文件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河南省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具有动物多样性,据调查,本区共记录脊椎动物489种,其中还有珍稀、特有爬行动物。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小家伙”们吧。

· 黄缘盒龟

      识别特征:背甲高隆,脊背明显,背、腹甲和胸腹片之间以韧带相连,壳可闭合;背、腹甲缘鲜黄色,故名黄缘盒龟。
      据近年调查,在自然界的野生黄缘盒龟基本灭绝,极端濒危。

· 龟(别名:金龟、乌龟、草龟)

      识别特征:背甲有3条纵棱,头部橄榄色或黄褐色,背甲及甲桥棕黄色。每一盾黑褐色大斑块。除东北、西北、海南及西藏外,全国其他地区都有分布。常栖于江泊、沼泽等地,营半水栖生活。
      20世纪70年代以前龟分布普遍,现在自然界中的野生龟很难见到,属于极端濒危。

· 灰腹绿蛇

      识别特征:全长1m左右,体细长,尾长约为全长的2/5,背面翠绿色,腹面淡黄色,眼后一条黑色纵纹穿过眼。栖息于海拔200~1000m的低山、丘陵的树林,树栖,以鸟、蜴及小型哺乳动物为食。这种蛇主要分布在信阳地区,数量少,属稀有种。

· 玉班锦蛇

      识别特征:体背灰色或紫灰色、背中央有一行黑色菱形大斑块,并镶有黄边。头背黄色,有明显黑斑。生活于山区森林,常栖息于水沟边或草丛中,以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也吃蜥蜴。数量少,属稀有种。

· 紫灰锦蛇指名亚种

      识别特征:全长不超过1m,头体背紫铜色,头背有3条黑纵纹、体尾背有淡黑色横斑块。栖息山区森林、山溪旁及路边。捕食鼠类及小型哺乳动物。7月产卵,卵数为5~7枚。主要分布于信阳地区,数量少,属稀有种。

发表评论: 】 
(作者:鸡公山景区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