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在时间和人类活动中会不断褪色,甚至消亡。为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文化遗产遗址“从人类记忆中被彻底删除”,文物数字化“建档”迫在眉睫。
8月9日—10日,永城市旅发集团芒砀山旅游区携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河南省博物院,对被河南博物院永久收藏的“四神云气图”壁画进行数字化采集与梳理,这也是首次系统的将面积高达16.8平方米的“四神云气图”,以600dpi的超高精度完整记录下来,对壁画后期的保护与传承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神云气丨自带强大影响力
“四神云气图”
所处时代:西汉早期
器物规格:长5.14米,宽3.27米,面积16.8平方米
出土时间:1987年
出土地点:河南永城芒砀山梁共王陵
《四神云气图》壁画于1986年出土于河南永城芒砀山西汉梁国陵墓——柿园汉墓。据专家考证,“柿园汉墓壁画,色彩鲜艳、构图精美、线条流畅,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西汉早期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墓主人级别最高的彩色壁画,代表了当时我国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因年代久远、做工精美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1991年5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汤池教授带领团队对壁画进行临摹。1992年7月,河南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陈进良等专家根据壁画保存现状及画面布局,经研究决定把壁画分成五块进行分割揭取。《四神云气图》揭取复原后的壁画本体1994年移交河南省博物馆,1998年河南博物院新馆建成,《四神云气图》被河南博物院永久收藏,列为“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数据采集丨延续持久生命力
壁画出土地芒砀山汉梁王陵内现仅存的一幅复制品壁画,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出现了残色蜕变,影响了文物在观众心中的历史价值。
文物保护专家与数据采集团队现场作业
为更好地展示《四神云气图》,弥补游客不能见证文物实物原貌的遗憾,永城市旅发集团特邀请河南省博物院专家进行深度解读,同时邀请国内最先进的团队对壁画进行数字化采集,为壁画保护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陈进良 原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研究员
陈家昌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副院长兼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主任
武玮 河南博物院研究部主任 研究馆员
陈晓琳 河南博物院文物保护中心研究员
多维打造丨焕发文物新活力
数字化采集,可以有效的帮助汉梁王陵完成精神世界到虚拟世界的三维构建、内容编制与艺术再创作、核心元素的全新演绎、特定内容CG影片等内容,实现景区的全新数字IP系统建设。
芒砀山旅游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永城市旅发集团总经理鲁玉
下一步,景区将依托中央美术学院雄厚学术实力和国际顶尖专家,以数字全因素扫描技术为先导,以《四神云气图》为核心视觉元素和切入点,着手将文化遗产素材由物理形态转化为“数字资产”,通过科技和艺术的结合完成对现有文化遗产的全数字化、数据化、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艺术升维,使之具备当下与未来的文化艺术属性。打造支持多角度、多维度、多平台的观看、体验、阅读和参与的“芒砀山汉代文化旅游”的全新IP和从虚拟到物态的序列产品,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传统活化,使“这里的”变成“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