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麻花”,是光山县文殊乡特有的一种民间传统美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文殊乡文殊村是全县有名的“麻花村”,其制作的麻花色泽金黄,口感极佳,因“酥、脆、香”而享誉四方。
△麻花炸制现场 梅曙贤 摄
近日,记者走进文殊乡文殊村杨勇“文殊麻花”手工作坊,传承人杨勇和妻子敖福英,带着徒弟正进行麻花炸制,开条、刷油、搓制......大家相互协作,配合十分默契。
据介绍,文殊麻花的制作流程十分讲究,从选材到搓条,从炸制到出锅,需步步精细操作,严格把关,方才造就其“酥、脆、香”的口感。
说起文殊麻花的制作工艺,杨勇向记者娓娓道来:
“我家和我妻子的娘家世世代代都是做麻花的,我们麻花手艺流程主要有选料、揉面、醒面、卧条、开条、刷油、搓制、炸制、成品,麻花的主要特点就是酥、脆、香、美。今天文殊乡举办麻花培训班,我愿意将我的所学,全部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和我共同把这个麻花手艺传承下去。”杨勇说。
△杨勇与妻子敖福英一起炸制、包装麻花 叶思明 摄
又一锅麻花新鲜出炉,外形金黄诱人,让人食指大动,杨勇让记者品尝,一口下去,酥脆香甜。
在场的文殊村党支部书记王波告诉记者,文殊村共有18个村民组,涉及67户200余人从事麻花生产,杨勇所在的盛乡村民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麻花的小作坊。为做大麻花产业,村里每年都要举行培训班,让更多的人学会麻花手艺。
“我们文殊村,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享誉县内外‘老字号’传统技艺十余项,尤其是文殊麻花,有近千年的匠心制作技艺,因酥、脆、香,老少皆宜,而闻名遐迩,颇受市场青睐。目前,我村传统麻花作坊,已发展到38处,形成了产业。村两委将因势利导,多形式开展技术培训,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传承这一技艺,使之成为我们文殊村的‘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文殊乡文殊村党支部书记王波说。
△村民学习麻花炸制技艺 梅曙贤 摄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殊麻花深受人们的喜爱,已成为享誉豫南的知名美食,其蕴含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正让其拥有近千年历史的“老字号”在新时期熠熠生辉。
光山县文殊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袁开开告诉记者:“文殊麻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使其制作技艺得到活态化传承,科学发展,我乡将一如既往地为传承人搭建平台,全方位提供服务,正确引导,规范管理,规模发展,以文化促产业,以产业兴文化,实现传承与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