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冬寒料峭。被群山环抱的淇县灵山街道大石岩村别有一番风韵。依山势而建的石屋、石巷、石路、石板桥,与点缀其间的花草树木相映成趣。不时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游客围着古建筑等拍照打卡。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这个山窝窝里的村庄前几年还是省级贫困村,现在已经蝶变为集影视拍摄、红色旅游、研学体验、户外拓展、党建学习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大石岩村只是淇县通过推进景城乡、农文旅融合从而实现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纣王殿村 张胜旗 摄
近年来,淇县县委、县政府把准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这一趋势,以打造“文旅大发展”品质升级版为目标,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云梦山5A级旅游景区创建求突破,围绕南太行山水旅游度假区、朝歌古城历史文化体验区、沿淇河旅游休闲观光区三大文旅发展板块塑精品,大力拓展“文旅+”模式,做强文旅产业生态,着力构建景、城、乡三位一体、互为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实现了从“景点游”向“全域游”的完美蝶变。
顶层设计高标准
精准发力提质增速
“东临淇水观鱼跃,西依太行闻鹿鸣。”厚重多元的历史文化、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古朴浓郁的乡村风情交相辉映,赋予了淇县全域旅游发展的资源禀赋。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在淇县县委书记杨建强看来,发展全域旅游必须坚持片区化打造、组团式发展,联动实施全域景区化建设和整体运营,聚力培塑一批主题鲜明、独具特色、要素齐全、功能完备的旅游品牌。
重点抓好“两项创建”,打造“三大板块”。坚持既长远谋划又快速推进理念,高标准编制《淇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乡村旅游专项规划。规划中,该县将全域旅游理念融入交通体系、文化体系、智慧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与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效衔接,与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规划有机融合,擘画“文化旅游突破、带动多业融合”的发展蓝图。
为推动淇县全域旅游发展,淇县县长侯明森多次召开文旅大发展工作推进会,淇县文广旅局、淇县自然资源局、淇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淇县文旅集团、灵山街道、北阳镇、黄洞乡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就当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分析形势、找问题、谋良策、定方向。
据了解,在淇县,像这样高规格的文旅大发展推进会已经不是第一次举行了。为了推进淇县全域旅游发展,该县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云梦山5A级旅游景区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9个乡(镇、街道)、27个县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指挥部,并制定《淇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坚持一周一汇报、半月一调度工作机制,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协调联动,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该县还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了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节点化,使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跑出了加速度。
朝歌老街 张胜旗 摄
两大创建高效率
文旅发展风头正劲
冬日的云梦山,少了往日的喧嚣,更多了一份神秘,犹如一幅天然的水墨山水画卷。
作为领跑淇县全域旅游的“龙头”,云梦山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是淇县推进文旅大发展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该景区一边对照创建标准,加快实施鬼谷智慧长廊、景区停车服务区等项目建设,抓好云梦山—金牛岭—朝阳山—灵山景区旅游环线设计建设,全面提升软硬件标准;同时更新管理和经营理念,持续在精品化打造和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充分挖掘鬼谷子文化、朝歌文化等人文资源,运用元宇宙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全面展示淇县厚重历史文化,以数字化赋能云梦山5A级旅游景区创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指出,打破县区之间的区域概念,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淇县要想实现文旅大发展,必须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云梦山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上实现突破。
据了解,该县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统领,以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服务供给全域配套、景区治理全域覆盖、相关产业全域联动为导向,把分散的景区串成线、连成片、全景式展现,让美丽淇县举目皆风景、处处见风情。
投资5500万元的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已经投入运营,融游客集散、车辆换乘、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已成为淇县文旅发展新地标。
投资2.37亿元的朝歌老街改造提升项目,一期已改造完工并投入运营,二期、三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
近年来,灵山街道入选国家乡村旅游重点镇、省级旅游度假区,黄洞乡、北阳镇荣获河南省特色生态示范镇,赵庄村、凉水泉村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凉水泉灵泉妙境·石光院子荣获全国甲级旅游民宿、河南五星民宿,鲍庄村、大石岩村、凉水泉村三个村庄入选河南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大石岩村、纣王殿村、鲍庄村、卧羊湾村、油城村、秦街村荣获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朝歌老街获评河南省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 区……一个个荣誉映衬着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迎宾马队在排练 王丙显 摄
三大板块塑精品
魅力淇县风景如画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漫步朝歌老街,汉服走秀、小丑巡游、铜人行为艺术展演等,让您领略古风今韵的完美融合。千层小火烧、柳州螺丝粉、桂林米粉、长沙臭豆腐、重庆小面、南京鸭血粉丝等颇具特色的美食让人欲罢不能。
朝歌老街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淇县为助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启动的改造项目。老街两侧为清末、民国时期传统民居和店铺。上世纪五十年代,老街两侧建设了人民剧院、百货公司等建筑。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新华书店、邮政局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建成,老街逐渐成为传统建筑与新式建筑风格并存的独特空间。
朝歌老街是朝歌古城历史文化体验区其中的一个项目,也是该县文旅融合的代表项目,该县在保护老街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规划、保护修复、文化植入,使街区风貌得到大幅提升,并吸引了众多老字号特色美食名吃、文化创意产品、网红音乐酒吧、精品民宿客栈、传统文化体验等众多商家入驻,展现出历史和现代辉映、古典与时尚交融的神韵,成为淇县新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同时依托朝歌老街、卫国故城遗址公园、摘心台公园等资源,深挖朝歌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培育一批文化体验、实景演绎等旅游经济体,重现“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胜景。
沿太行旅游度假区是该县打造的第二大文旅板块。淇县高标准建设了金牛岭郊野公园,推进古卫国博物馆“中原之心·假日牧场”等特色文旅项目,打通赵庄村、大石岩村、凉水泉村、石老公村、对寺爻村、纣王殿村、鲍庄村等乡村旅游线路,形成南起云梦山,西至纣王殿村,北至鲍庄村的旅游环线,培育观光度假、乡村旅游、研学交流、民宿体验、休闲康养等新业态,着力打造山水田园优美、休闲娱乐惬意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淇县依托淇河沿岸自然风光,借助近水亲水优势,挖掘帝辛陵文化资源、东周贵族墓群保护、浮山森林生态资源等,形成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长廊,打造沿淇河旅游休闲观光带。
随着朝歌老街改造提升项目一期等项目投入运营,沬水河公园、卫国故城遗址公园、朝祖园、朝歌大剧院等一大批文旅项目投入使用,淇县旅游从传统景区的点点星火汇聚成全域旅游的璀璨星河。
赵庄新貌 张胜旗 摄
文旅融合高效益
业态丰富品质升级
市委书记马富国在市委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说,我市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但存在有说头没看头、有资源没产品、有人气没财气等问题。要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让鹤壁成为探寻体验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淇县拓展“文旅+”模式,积极发展农业游、工业游、科技游、健康游、探险游、红色游等新业态,构建一业突破、多业融合的发展格局。
发展“文旅+农业”,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开展“A级旅游示范村”培育行动,布局精品民宿、乡村酒店、艺术聚落等人文体验空间,打造一批彰显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现代生活方式的乡村旅居目的地。
水廊桥 黄强 摄
发展“文旅+康养”,依托生态资源,推动医疗机构、疗养机构进小镇、进景区、进度假区,建设一批乡村休闲康养度假基地。
发展“文旅+体育”,依托山水资源,谋划实施一批徒步旅游、户外露营、拓展训练、体育竞技项目,发展体育游、健身游。
发展“文旅+科技”,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依托灵山5G小镇,打造云旅游、云演艺、云展览等线上消费新场景,培育“网络体验+文旅消费”新模式。
创新促销活动。坚持政府搭台、平台助力、多方参与,举办系列主题消费活动,推出精品游线、特色美食、文艺表演等文旅消费活动,拓展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滑雪“四季游”消费产品,唱响文旅消费“四季歌”。
打造节会品牌。组织好鬼谷子国学论坛、大商朝歌高峰论坛、寻根问祖等文化活动,推动南太行风情旅游节、朝阳山孔子文化节、古灵山泼水节、云梦山草原风情音乐节等节会提档升级,引入运营成熟、知名度高的品牌节会,持续提升淇县影响力。
丰富文旅商品。挖掘鬼谷子军事文化、女娲补天传说等文化资源,抓好云梦智、纵横间等文创产品研发,培育云梦山黑陶、王禅居铸铁茶壶、李氏木雕等地方特色工艺品。
激活夜间消费。编排好《大商朝歌》《红山勇士》《商鼎》等演艺项目,鼓励景区、博物馆、图书馆、影院等文旅场所拓展夜间消费,提升朝歌老街、赵庄村“美食一条街”等夜市街区运营水平,打造一批深夜食堂、不打烊购物中心、夜间休闲街区、夜间剧场,创建全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随着文旅业态的不断拓宽,淇县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域效应,漫步淇县,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
十年间,淇县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增长62.35%,旅游总收入增长80.12%。这充分表明,魅力淇县的文化品牌愈发闪亮,全域和鸣共赴“品质淇县”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