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资讯 >> 正文
罗山:让灿烂历史文化“活”起来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4/7/20 来源:信阳日报 点击次数:

      “今年以来,我们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展开密切合作,全力投入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中,致力于精确掌握文物情况,严谨整理和分析普查的数据,为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7月16日,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四普”工作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罗山县位于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发现最早时期的李上湾古遗址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遗址,距今5500年历史;商周时期发现了丰富的古息文化遗存,天湖墓地作为商代古息文化的代表,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青铜鸱鸮提梁卣内发现的液态古酒曾轰动国内外。特别是作为革命老区,这里还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见证和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文物 周涛 摄

      据介绍,罗山县目前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共计43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馆藏可移动文物1156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28件、三级文物239件。

      搞好文物普查,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安全措施。一直以来,罗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于2024年3月19日召开了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动员大会,成立了“四普”工作领导小组。罗山县财政首先拨付一定的文物普查专项经费作为启动资金,保证文物普查和田野调查的顺利开展。联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郑州大学建筑学院等单位联合成立4支普查工作队,以地上文物和地下文物两条主线组建跨学科、高水平团队,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湖墓地和新发现古石桥作为实地调查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乡镇为单位展开文物普查,普查前确定所在乡镇文物点的数量、位置,根据位置远近及难易程度,划分时间节点,确保数据采集准确。

 

罗山县天湖墓地出土的文物 周涛 摄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目前,该县已完成普查点142处,其中文物复查点134处,新发现8处,拍摄拣选标本及古墓葬出土器物160件(套)。

      据了解,下一步,罗山县将与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河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展开深度合作,在革命旧址、古建筑、长征文物、茶文化遗迹、罗山土陶史等专题上深度发掘罗山历史文化遗产内涵与价值,不断提升普查的质量和水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表评论: 】 
(作者:周涛 责任编辑:)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