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行资讯 >> 正文
河南将形成“四区三带”区域生态网络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3-6-20 来源:大河网 点击次数:

河南将形成“四区三带”区域生态网络

河南将形成“四区三带”区域生态网络

    根据河南省的自然区域特征,参照《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将全省划分为太行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和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和沿淮生态保育带,形成“四区三带”的区域生态网络。

    太行山地生态区位于我省西北部,涉及安阳等5个省辖市18个县(市、区),总面积1276.4万亩。林地面积57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3.24%。该区自然条件差,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建设重点: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增加森林植被。

    伏牛山地生态区位于我省西部,涉及南阳等6个省辖市39个县(市、区),总面积6767.9万亩。林地面积3825.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4.07%。该区森林质量低,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功能较低。建设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开展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区石漠化治理,强化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保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

    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位于我省南部,涉及信阳等3个省辖市11个县(市、区),总面积2939.3万亩。林地面积1200.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2.98%。该区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林地生产力低下,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浅山丘陵水土流失严重。建设重点: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混交林比例,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平原生态涵养区包括黄淮海平原及南阳盆地,涉及周口等16个省辖市91个县(市、区),总面积10933万亩。林地面积1402.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99%。该区多功能、多层次的农田防护体系尚不完善,综合防护效能没有充分发挥。建设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农田防护林改扩建,建立带、片、网相结合的多树种、多层次稳定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构筑粮食高产稳产的生态屏障。

    沿黄生态涵养带黄河沿线涉及三门峡等8个省辖市27个县(市、区),总面积1427.9万亩。林地面积464.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9.6%。该区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建设重点: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沿黄观光林带、生态湿地和农家休闲旅游产业带,强化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库区绿化,防治水土流失。

    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涉及南阳等8个省辖市35个县(市、区),总面积1142.1万亩。林地面积21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1.71%。该区森林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水质污染的潜在威胁较大。建设重点:在引水总干渠两侧营造高标准防护林带和农田林网,防止污染,保护水质安全,建成集景观效应、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态走廊。在干渠城市和城市边缘段建设园林景观,使之成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沿淮生态保育带涉及信阳等3个省辖市10个县(市、区),总面积563.4万亩。林地面积130.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9.7%。区内“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建设重点:建设淮源水源涵养林、淮河生态防护林和干流防护林带,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防治水患,维护淮河安全

发表评论: 】 
(作者:王书栋 责任编辑:丁永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